王维《杂诗三首》古诗赏析与原文
王维的《杂诗三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游子思乡之情,通过日常对话展现深沉的内心世界。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唐诗的独特魅力。
原文
杂诗三首·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您刚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花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吗?
注释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绮窗:雕饰精美的窗户。"绮"指有花纹的丝织品。
著花:开花。"著"同"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寒梅:耐寒的梅花,常象征高洁品格。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创作此诗。安史之乱后,诗人经历宦海沉浮,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深切。诗中寒梅意象可能暗指其辋川别业中的实际景物,借物抒怀表达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采用问答体,前两句铺垫,后两句聚焦具体意象,形成由面到点的艺术效果。
2. 语言艺术:全诗仅20字,却通过"应知""未"等虚词,营造出委婉含蓄的抒情氛围。
3. 情感表达:以寻常问候寄托深沉乡愁,寒梅意象既写实又象征诗人高洁品格。
4. 艺术手法:运用以小见大手法,通过询问梅花这一细节展现复杂内心世界。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高度的凝练与含蓄。诗人截取游子偶遇同乡的瞬间场景,通过看似平常的寒梅之问,将抽象的思乡之情具象化。寒梅不仅是故乡风物的代表,更成为诗人精神家园的象征。这种借物抒怀的手法,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质。末句的问句形式,既保留了唐诗的含蓄之美,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范文二
王维此诗展现了盛唐诗歌的典型特征。在内容上,它将文人雅趣与日常生活完美结合;在形式上,五言绝句的体裁被运用得炉火纯青。诗人特意选择"寒梅"这一意象,既符合其隐士身份,又暗含历经风霜而初心不改的寓意。全诗语言平实却意蕴深远,体现了王维晚期诗歌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这种通过微小细节表达深沉情感的方式,对后世绝句创作影响深远。
关于《杂诗三首》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绮(qǐ)窗、著(zhuó)花、寒梅
2. 文学常识:五言绝句体裁,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3. 艺术特色:白描手法、以小见大、借物抒怀
4. 意象分析:寒梅象征高洁品格与坚贞精神
5. 情感主旨:游子思乡之情与隐逸情怀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绮窗:__________
(2)著花:__________
答案:
(1)雕饰精美的窗户
(2)开花
二、主旨理解
题目:诗中"寒梅"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案:既指诗人故乡的实际景物,又象征其高洁品格和坚贞精神,寄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王维此诗与李白《静夜思》在表现思乡主题上的异同。
答案:同:都表达游子思乡之情。异:王诗通过询问寒梅的细节,含蓄委婉;李诗直抒胸臆,情感奔放。王诗重意象暗示,李诗重情感直露。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艺术特色。
答案:选取典型细节表现思乡之情,语言朴素而意味深长。问句形式增强抒情效果,寒梅意象既实指又象征,体现王维诗歌含蓄蕴藉的特点。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寒梅著花未"在现代生活中的启示意义?
答案: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要珍视精神家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守。也启示我们表达情感时可以采用含蓄有致的方式,往往能产生更持久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