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秦观《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秦观《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09-14 15:00:03

秦观《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是北宋词人秦观的代表作之一,以壮阔的海潮景象为背景,抒发了羁旅漂泊的孤寂与人生感慨。本文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其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

原文

望海潮 ·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译文

梅花稀疏浅淡,冰雪消融流淌,东风悄然更换了年华。

昔日金谷园中俊游,铜驼街巷漫步,雨后初晴轻踏细沙。

总记得误随他人香车,那时柳絮翻飞蝶舞,春思缭乱交加。

柳树下桃径旁,春色纷乱洒向万户千家。

西园夜宴胡笳声起,华灯遮蔽月色,车盖碰落繁花。

如今花园未荒芜,行人却已衰老,重游旧地事事堪叹。

暮色中酒旗斜挂,独倚高楼远望,偶见归巢寒鸦。

无奈思归之心,暗自随流水飘向天涯。

注释

梅英疏淡:梅花凋谢稀疏。"英"指花瓣。

冰澌溶泄:冰块融化流动。"澌"(sī)指解冻的流水。

金谷俊游:典出西晋石崇金谷园盛会,喻指昔日繁华。

铜驼巷陌:洛阳铜驼街,借指汴京繁华街道。

芳思交加:春日的愁思纷乱缠绕。"思"读去声(sì)。

飞盖妨花:马车篷盖碰落花朵,极写车马喧阗之景。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秦观中年贬谪时期。绍圣元年(1094年),他因新旧党争被贬杭州,途经汴京重游旧地。词中对比昔日欢宴与当下孤寂,暗含政治失意的苦闷。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上阕写春日旧游之乐,下阕转写暮年重游之悲,时空交错形成强烈反差。

2. 语言艺术:"乱分春色到人家"以拟人手法写春意盎然,"飞盖妨花"用细节烘托繁华。

3. 思想内涵:通过个人际遇折射北宋党争对文人的影响,末句"归心到天涯"体现无枝可栖的漂泊感。

鉴赏范文

范文一:春色与暮鸦的时空对话

秦观以蒙太奇手法拼接记忆片段:上阕的絮蝶桃柳是鲜活的青春印记,下阕的酒旗栖鸦则是衰飒的现实投影。"暗换年华"四字为全词枢轴,既指自然节序更替,更暗喻人生荣辱无常。结句将抽象归思具象为随水天涯的意象,与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

范文二:繁华落尽见真淳

词人刻意选用金谷园、铜驼街等贵族典故,却在对比中消解了它们的华丽外壳。"兰苑未空"而"行人渐老",揭示物质繁华的虚妄。最后三句纯用白描:斜旗、高楼、栖鸦构成冷色调画面,与记忆中的华灯飞盖形成强烈视觉冲突,体现秦观晚期词"化浓艳为凄清"的独特境界。

关于《望海潮》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秦观属"苏门四学士",此词为慢词长调代表作。

意象体系:梅英(凋零)、冰澌(流逝)、栖鸦(孤寂)共同构建暮春意象群。

艺术手法:对比(昔盛今衰)、用典(金谷铜驼)、化虚为实(归心随流水)。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暗换年华:__________

(2)是事堪嗟:__________

答案:

(1)悄然改变岁月

(2)凡事都值得叹息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的情感内涵。

答案:既表达思乡之情,又暗含政治失意后无处归宿的茫然,流水意象强化了漂泊无依的生命体验。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的艺术表现。

答案:"乱分"二字将春色拟人化,看似无序实则精准,写出春光无所不在的蓬勃生机,与下阕暮年景象形成伏笔式对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