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 秦观 望海潮》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秦观《望海潮》以扬州繁华盛景为背景,抒写词人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感慨,语言婉约含蓄,情感深沉动人。
原文
望海潮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译文
扬州地处牛斗二星分野,疆域连接淮海,城池广阔。
路上花香四溢,黄莺啼鸣唤醒行人,珠帘卷起,十里长街春风拂面。
豪杰之士意气风发,衣饰华贵,车马络绎不绝。
小巷深处垂杨依依,画桥南北掩映在翠绿烟霭中。
追忆昔日繁华盛景,迷楼高耸入云,月观横跨天际。
锦缎制成的船帆,明珠溅落如雨,更不必说那些珍奇异兽。
往事如孤鸿远去,只剩乱云流水环绕着废弃的离宫。
不如挥毫写下万言,痛饮千杯美酒。
注释
星分牛斗:扬州对应天上牛斗二星分野,古代天文地理概念。
万井提封:形容扬州城池广阔,人口众多。
珠帘十里:形容扬州街市繁华,商铺林立。
迷楼:隋炀帝在扬州建造的豪华楼阁。
月观:扬州著名景点,传说可赏月。
纹锦制帆:用锦缎制作船帆,极言奢华。
爵马鱼龙:指珍奇异兽,象征奢靡生活。
创作背景
秦观作此词时正值北宋中期,扬州虽仍为繁华都市,但已不复隋唐盛况。词人途经扬州,目睹今昔变迁,感慨万千。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采用上下两阕,上阕写现实扬州,下阕追忆往昔,形成鲜明对比。
2. 语言华美精致,"珠帘十里"、"纹锦制帆"等意象极具视觉冲击力。
3. 情感表达含蓄深沉,通过今昔对比抒发盛衰无常的感慨。
4. 艺术手法上善用夸张比喻,如"豪俊气如虹",增强表现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望海潮》展现了秦观独特的艺术视角。上阕铺陈扬州现实景象,下阕转入历史追忆,这种时空转换的手法极具匠心。"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等意象既写实又夸张,将隋炀帝时期的奢靡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词人并未直接抒发感慨,而是通过"乱云流水"、"离宫"等意象暗示盛衰无常,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秦观词作的典型特征。
范文二
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上阕描写当代扬州的繁华,下阕追忆隋唐盛况,两相对照,今不如昔的感慨油然而生。"往事逐孤鸿"一句尤为精妙,将抽象的历史变迁具象化,孤鸿意象既点明往事不可追,又暗含词人孤独心境。结尾"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看似豪迈,实则隐含无奈,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
关于《望海潮》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提封(城池)、曳照(衣饰闪光)、飞盖(车马)、萦带(环绕)。
2. 文学常识:秦观属婉约派代表,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
3. 知识要点:此词运用今昔对比手法,反映历史变迁主题。
4. 意象意境:孤鸿象征往事不可追,乱云流水暗示世事无常。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万井提封:__________
(2)飞盖相从:__________
答案:
(1)城池广阔
(2)车马络绎不绝
二、主旨理解
1、问:"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盛衰无常的感慨。
三、比较鉴赏
题目:《望海潮》与柳永《望海潮》在描写城市繁华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秦观词侧重历史变迁,今昔对比;柳永词则着重现实描绘,展现杭州的富庶景象。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以豪放之语作结,表面豁达,实则隐含无奈,形成情感上的强烈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