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晏子春秋》之《晏子使楚》原文及翻译

《晏子春秋》之《晏子使楚》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09-17 13:38:01

《晏子春秋》之《晏子使楚》原文及翻译

《晏子使楚》是《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婴出使楚国时以智慧应对楚王刁难的经典故事,展现了春秋时期外交辞令的机锋与晏子的辩才。

原文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因晏子身材矮小,特意在大门旁开小门迎接他。

晏子拒绝进入,说:"出使狗国才走狗门。今日我出使楚国,不该从此门入。"

接待者只好改道,请他从大门进入。

面见楚王时,楚王问:"齐国没人了吗?竟派你当使者。"

晏子回答:"齐国都城临淄有三百多里,人们举起衣袖能遮天,挥洒汗水如降雨,街上摩肩接踵,怎会没人?"

楚王追问:"那为何派你来?"

晏子答道:"齐国派遣使者各有标准。贤能者出使贤明君主,无能者出使无能君主。我最无能,所以最适合出使楚国。"

注释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楚人故意羞辱晏子身材矮小。"为"读wéi,意为建造。

"张袂成阴":袂(mèi)指衣袖,形容人口密集。"比肩继踵":踵(zhǒng)指脚后跟,典出《战国策》,喻人潮拥挤。

"不肖":肖(xiào)指相似,"不肖"原指不像先辈贤能,此处为自谦反讽。

创作背景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国大夫晏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此次出使在公元前531年左右,楚国国力强盛,常以势压人,晏子以智慧维护齐国尊严。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受辱-反击"双线推进,通过城门事件与朝堂对话形成递进式交锋。

2. 语言艺术:运用"张袂成阴"等夸张修辞增强气势,以"狗国""不肖"等反讽手法暗藏机锋。

3. 思想内涵:体现"不辱使命"的外交准则,彰显"以柔克刚"的东方智慧。

4. 人物塑造:楚王的傲慢与晏子的从容形成鲜明对比,对话中凸显晏子"谈笑却秦师"的辩才。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晏子使楚》最精彩处在于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辩逻辑。面对楚王"齐无人"的挑衅,晏子先以"张袂成阴"的铺陈渲染齐国盛况,继而用"贤者使贤王"的递进推理,将楚王置于逻辑困境。这种"请君入瓮"式的反击,既维护国格又不失礼仪,堪称外交辞令的典范。

范文二

文中"狗门"之辩展现出晏子对等外交的智慧。当楚人试图通过物理空间的矮化来贬低齐国时,晏子立即将空间符号转化为国家符号,用"使狗国者从狗门入"的定义反制,既避免正面冲突,又迫使对方不得不改变接待规格。这种以概念重构破解羞辱的方式,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关于《晏子使楚》的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闾(lǘ,古代居民单位)、袂(mèi)、踵(zhǒng)、不肖(xiào)

2. 文学常识:《晏子春秋》成书于战国,属历史散文;晏婴字仲,谥平,世称晏平仲

3. 修辞考点:夸张(张袂成阴)、对比(贤者使贤王)、反讽(婴最不肖)

4. 思想考点:维护国家尊严的智慧、不卑不亢的外交原则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延晏子:__________

(2)比肩继踵:__________

答案:

(1)邀请

(2)肩膀挨肩膀,脚尖碰脚跟

二、主旨理解

题目:晏子"使狗国者从狗门入"的回应有何深意?

答案:将物理空间的羞辱转化为国家层面的对等关系,既拒绝侮辱又暗示楚王若坚持开小门即是自认"狗国"。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晏子使楚》与《唐雎不辱使命》的论辩艺术

答案:晏子善用逻辑推理与反讽,唐雎多以历史典故和气势压人;前者柔中带刚,后者刚烈直接,均体现"以辞拒敌"的外交智慧。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现实谈"贤者使使贤王"的启示

答案示例: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态度往往反映自身修养。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轻慢他人终将自取其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