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原文、翻译及赏析
《扁鹊见蔡桓公》是《韩非子·喻老》中的一则寓言,通过名医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揭示了防微杜渐的深刻道理。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作品解析等方面展开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
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病在皮肤表层,不医治恐怕会加重。"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后,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公,说:"您的病已发展到肌肉里,不医治会更加严重。"桓公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公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拜见桓公,说:"您的病已发展到肠胃,不医治会更加严重。"桓公还是不理会。扁鹊退出后,桓公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桓公就转身跑了。桓公特意派人问他原因,扁鹊说:"病在皮肤表层,用热敷就能治好;在肌肉里,用针灸可以治好;在肠胃,用火剂汤药可以治好;在骨髓,那是司命神管辖的地方,就没办法了。现在病已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医治了。"
过了五天,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往秦国。桓公就死了。
注释
腠理(còu lǐ):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汤熨(tāng yùn):用热水敷烫的治疗方法。
针石:针灸用的针和砭石。
火齐(huǒ jì):一种清火解毒的药剂。
司命:掌管生命的神。
还走:转身就跑。
创作背景
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韩非子·喻老》篇。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国变法图强,韩非主张法治,反对儒家仁政。他通过这则寓言阐明"防微杜渐"的治国理念,暗喻统治者应及早发现并解决社会问题,否则将积重难返。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递进式叙述,通过四次见面的场景重复,层层推进情节发展。
2. 语言特色:对话简洁有力,善用重复句式增强表现力,如"不治将益深"的反复出现。
3. 思想内涵:揭示了"讳疾忌医"的危害,阐明防微杜渐的深刻哲理。
4. 艺术手法: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扁鹊的远见与桓公的固执形成鲜明反差。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则寓言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其递进式的叙事结构。作者精心设计了四次会面的场景,每次会面都标志着病情的新阶段:从腠理到肌肤,再到肠胃,最后到骨髓。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不仅推动情节发展,更强化了"防微杜渐"的主题。桓公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否认,到后来的不悦,再到最后的后悔,形成完整的心理变化轨迹。这种结构安排使寓言的说理更加深刻有力。
范文二
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极具特色。扁鹊被塑造成一位医术高明、直言敢谏的医者形象,他四次进谏,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而桓公则是一个刚愎自用、讳疾忌医的典型。作者通过两人的对比,突出了"听信忠言"的重要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病情发展到不可挽回时,扁鹊选择"还走",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医者的无奈,也暗示了固执己见的严重后果。这种人物塑造手法使寓言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关于《扁鹊见蔡桓公》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腠理(còu lǐ)、汤熨(tāng yùn)、火齐(huǒ jì)、还走(huán zǒu)
2. 文学常识:出自《韩非子·喻老》,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
3. 知识要点:递进式结构、对比手法、防微杜渐的哲理
4. 意象意境:疾病象征社会问题,医治象征改革措施
5. 知识全解:寓言通过医病关系隐喻治国之道,体现了法家思想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腠理:__________
(2)还走:__________
答案:
(1)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2)转身就跑
解析: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注意古今异义现象。
二、主旨理解
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说明了要防微杜渐,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否则将积重难返。
解析:通过病情发展的过程,阐明治国理政也应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三、比较鉴赏
题目:《扁鹊见蔡桓公》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劝谏方式上有何不同?
答案:《扁鹊见蔡桓公》采用直接劝谏的方式,而《邹忌讽齐王纳谏》则采用类比的方式委婉劝谏。前者更显急切,后者更为含蓄。
解析:两文都涉及劝谏主题,但表现手法不同,体现了不同的说理艺术。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话点明了病情已无法挽回的现实,既表现了扁鹊的无奈,也暗示了桓公固执己见的严重后果,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解析:注意"骨髓"的象征意义和"无请"所包含的情感态度。
五、拓展运用
题目:将"讳疾忌医"这一典故运用于现实生活,可以论证什么观点?
答案示例:可以论证要勇于面对问题,及时改正错误;也可以论证领导者要虚心纳谏,广开言路。
解析:运用典故要结合具体语境,注意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