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至的诗句:二十四节气中的炎夏开端
当夏至的骄阳悬于天心,古老的节气便以最长的白昼宣告盛夏的君临。诗人笔下的蝉鸣、荷影与蒲扇摇动的清风,皆化作时光的刻度,镌刻着对炎凉变幻的细腻感知。这些诗句不仅是物候的见证,更承载着千年来人们对自然律动的诗意呼应。
1、《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唐代〕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韦应物以简练笔触勾勒出夏至的时空特征:白昼达至极限,黑夜开始滋长。诗人身为官吏,却心系农事,"高居念田里"的忧思与"苦热安可当"的体恤,展现了唐代士大夫的责任意识。诗中"炎凉"一词双关,既指气温变化,亦隐喻世态变迁。这种将自然节气与社会关怀相融合的写法,正是中唐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2、《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唐代〕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白居易以舌尖上的记忆唤醒江南夏至风情。诗中"粽香""鹅鲜"等意象,生动再现了吴地节令食俗,与《荆楚岁时记》记载的夏至食粽传统互为印证。"水国台榭""吴风管弦"的铺陈,构建出文人雅集与市井生活交织的立体画卷。这种以饮食文化切入节气书写的方式,既体现诗人"俗可入雅"的创作主张,也折射出唐代江南地区富庶开放的社会风貌。
3、《夏至日作》
权德舆〔唐代〕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权德舆以天文学视角诠释夏至本质。诗中"璿枢"指北斗星枢,暗合《汉书》"斗指午为夏至"的记载。"一阴生"化用《周易》"夏至一阴生"的哲学概念,揭示阳极阴生的自然规律。短短二十字融合星象观测与阴阳哲理,展现出唐代文人对节气天象的精准把握。这种将科学认知转化为诗性表达的手法,正是盛唐气象在文化上的微妙投射。
4、《夏至》
张耒〔宋代〕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张耒此诗以哲思见长。"长养功已极"道出夏至作为万物繁盛顶点的特性,而"微阴生九原"则暗示盛极而衰的自然法则。诗人将草木荣枯与人生际遇并置,使节气变迁具有了生命隐喻的色彩。末句"安得保芳鲜"的诘问,透露出宋代士大夫对永恒价值的追寻。这种融理学思辨于节气书写的尝试,体现了宋诗"以理入诗"的典型特征。
5、《夏至过东市》
杨万里〔宋代〕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一树花。
杨万里以白描手法捕捉夏至市井风情。诗中"平溪水见沙"的细节观察,体现诚斋体对自然真实的执着。"冬青一树花"的意象看似违背常理,实为诗人对夏至时节冬青树二次开花的独特发现。这种将节气物候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写法,既保留了"活法"诗派的清新本色,又赋予传统节气诗以鲜活的生命力。市井烟火与自然生机在诗中达成奇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