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人笔下的麦黄稻香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人笔下的麦黄稻香

时间:2025-09-18 15:00:03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人笔下的麦黄稻香

芒种的熏风掠过田野,金色的麦浪与青翠的稻秧交织成大地最丰腴的画卷。古人以诗为镰,收割这一季的饱满与欢欣。那些镌刻在竹简绢帛上的诗句,至今仍散发着新麦的醇香与梅雨的湿润,将农事辛劳与田园雅趣凝成永恒的文化印记。

1、《观刈麦》

白居易〔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以近乎工笔的写实手法,勾勒出唐代关中麦收的艰辛图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二句,精准捕捉芒种三候中“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的物候特征,南风催麦黄的意象成为后世农事诗的经典模板。诗中“足蒸暑土气”的细节,既体现诗人对农人疾苦的深切体察,又暗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芒种,谓有芒之种可稼种”的繁忙意味。全诗在“但惜夏日长”的复杂叹息中,将节气劳作升华为对生命韧性的礼赞。

2、《时雨》

陆游〔宋代〕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陆游此诗以江南水乡为背景,展现芒种时节“抢收抢种”的独特农事节奏。前四句如展开一幅《耕织图》:“时雨”对应节气三候中的“梅雨”,“麦饭”与“菱歌”构成视听通感的田园交响。后四句笔锋陡转,以“惰农”自嘲反衬农事繁忙,竹床听雨的闲适里藏着“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忧思。诗人将个人际遇融入节气观察,使“时雨”既是自然现象,又隐喻着对家国甘霖的期盼。

3、《梅雨五绝》

范成大〔宋代〕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范成大在《梅雨五绝》中记录了一场惊雷过后的芒种晴日,展现宋代农事的科学规划。“蚤籼稻”特指早熟稻种,呼应《齐民要术》中“五月锋稻”的记载,体现古人对物候与作物匹配的深刻认知。“乘除”二字化用《周易》阴阳消长之理,将天气变化纳入天地运行的宏大节律。全诗以老农口吻道出,在简朴语言中暗藏“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农耕智慧。

4、《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元稹〔唐代〕

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元稹此诗堪称唐代节气诗的典范,严格遵循《礼记·月令》的物候记载体系。首联点明螳螂初生的物候特征,颔联“彤云”“鴳鸟”构成光影与声韵的双重奏,颈联“渌沼莲花”暗合江南“芒种逢庚入梅”的雨候。尾联“问蚕麦”的细节,折射出唐代丝麦并重的农业结构。诗人以博物学家的精准与诗人的敏感,将节气观测转化为富有韵律的生态画卷。

5、《田间杂咏》

王炎〔宋代〕

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水耕先浸草,火耨不临山。

雨足插秧早,霜寒刈稻迟。

王炎以山居视角捕捉芒种的山野情趣,诗中“水耕火耨”暗含《周礼》记载的原始耕作遗风。首联“枣花”意象取自《诗经·豳风》“八月剥枣”的变奏,将节气观察拉长至作物生长周期。“雨足插秧早”与“霜寒刈稻迟”形成时空对仗,揭示农耕文明对自然律令的绝对遵从。全诗在“犬护柴关”的静谧中,传递出“四时有序,农道有常”的哲学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