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秋分节气最经典古诗句赏析

秋分节气最经典古诗句赏析

时间:2025-09-17 09:35:01

秋分节气最经典古诗句赏析

秋分的凉风掠过稻浪,古人笔下的诗句便如金桂暗香,浮动在昼夜平分的时刻。这一日,阴阳相半,寒暑均平,诗人的笔墨也格外深沉。从杜甫的寂寥到元稹的哲思,秋分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千年文人心中的天地镜像。

1、《晚晴》

杜甫〔唐代〕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涧雨落馀飞。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此诗作于杜甫漂泊西南时期,秋分时节的暮色成为诗人孤寂心境的映照。"返照斜初彻"以落日余晖切入,暗喻时光流逝;"江虹明远饮"化用虹霓饮水的典故,将自然现象诗化为神话意象。尾联"秋分客尚在"直点节气,羁旅之愁与竹露的"夕微微"形成微妙共振。全诗以工笔描绘秋分物候,却在"凫雁高去""熊罴自肥"的对比中,凸显诗人与自然万物的疏离感。

2、《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元稹〔唐代〕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元稹此诗以乐律开篇,"南吕调"对应秋分所在的八月律吕,体现古人"以律配历"的宇宙观。"云散""雷收"二句精准捕捉秋分物候特征:暑气消散而雷声始收。颈联"乾坤能静肃"道出秋分阴阳平衡的哲学内涵,与《礼记》"日夜分则同度"的记载遥相呼应。末句借雁阵惊寒之象,将节气变迁与人生惕励相连,展现中唐诗人对天人关系的深刻体悟。

3、《秋分日忆用济》

紫静仪〔清代〕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清代女诗人紫静仪在秋分日以诗代柬,寄情远游的丈夫。"燕将明日去"暗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之日玄鸟归"的记载,以候鸟南飞强化离别意象。"逆旅空弹铗"用冯谖客孟尝君典故,道出文人漂泊的无奈。全诗以"秋向此时分"为枢轴,将自然节气与人生聚散交融,末句"雪纷纷"的预想更添一层时空折叠的苍凉,展现闺阁诗人独特的时空感知方式。

4、《秋分後顿凄冷有感》

陆游〔宋代〕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陆游以八十四岁高龄作此诗,秋分的凉意触发生命终章的思考。"木落不待黄"突破"一叶知秋"的常规表述,展现物候异常的紧迫感。蟋蟀入室的细节源自《诗经·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人却将时间前移至秋分,暗示衰老带来的时间扭曲感。后三联以"饮酒读古书"的典型文人姿态,在"慨然想黄唐"的追慕中完成对生命困境的超脱,体现南宋士大夫面对生死的气度。

5、《秋分日同友人山行》

钱谦益〔明代〕

羁愁暂摆作山行,秋日平分气转清。溪影照人风已息,稻香沾袖雨初晴。古今在眼山千叠,岁月惊心潭一泓。此境此身谁更识,搘筇閒听暮蝉声。

钱谦益此诗将秋分登山置于易代之际的特殊背景下解读。"秋日平分"既指节气特征,又隐喻诗人试图在明清鼎革中寻找平衡点。"溪影照人"与"稻香沾袖"的细腻描写,承袭晚明竟陵派"幽深孤峭"的诗风。颈联"古今在眼"突然转入宏大叙事,以"山千叠""潭一泓"的时空对照,展现遗民诗人特有的历史苍茫感。末句暮蝉意象源自骆宾王《在狱咏蝉》,暗含无人理解的孤高情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