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古诗精选
当梧桐叶悄然飘落第一抹微黄,古人便知秋意已至门庭。立秋作为夏秋之交的节点,在诗家笔下既是时序更替的刻度,也是情感沉淀的容器。这些诗行或抒写物候变迁之妙,或寄托人生际遇之思,将自然律动与文心雕琢完美交融。
1、《立秋》
刘翰〔宋代〕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此诗以细腻笔触捕捉立秋时节的微妙变化。首句"乳鸦啼散"暗喻夏日喧嚣褪去,"玉屏空"营造出静谧氛围。诗人通过触觉的"新凉"与听觉的"秋声",构建出多维的节气体验。末句"满阶梧叶"堪称立秋典型意象,梧桐落叶自古被视为秋信,月光下的落叶更添空灵之美。刘翰以四句短章,完成从夏末到初秋的意境转换,体现宋诗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
2、《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白居易〔唐代〕
下马柳阴下,独饮堤上樽。
秋风发微凉,夕景澹余晖。
久病旷心赏,今朝一开颜。
念君在天末,对此欲如何。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立秋,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开篇选取柳阴独饮的典型场景,"秋风微凉"直扣节气特征,而"夕景余晖"则暗含岁月流逝之思。诗人将病后初愈的欣喜与对友人元稹的思念交织,使节气诗超越物候描写,升华为情感载体。"念君在天末"的结句,以简淡之语道尽宦游人的孤寂,体现白诗平易中见深情的特质。曲江作为唐代著名游宴之地,更添今昔对比的沧桑感。
3、《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唐代〕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李益此诗构思奇绝,以览镜为切入点诠释立秋意蕴。前两句形成强烈对照:身外万事皆可抛,唯镜中生涯不可避。诗人将"满鬓雪"与"秋风"并置,白发喻指人生之秋,自然之秋与生命之秋形成双重隐喻。立秋前日的特殊时间节点,强化了岁月催人的紧迫感。全诗仅二十字,却通过镜象反射完成对生命本质的观照,体现中唐诗人精警深沉的创作风格。
4、《立秋》
范成大〔宋代〕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范成大以理趣见长的节气诗代表作。首句极写酷暑难耐,"四大愁"化用佛家"四大皆空"概念,将苦热提升至哲学层面。次句"此生浮"暗含人生感悟,与后文"岁华过半"形成呼应。诗人一反悲秋传统,以"贺立秋"的豁达态度面对时序更迭,体现宋人理性旷达的生命观。西风意象在此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被赋予涤荡烦暑的精神象征意义。
5、《早秋客舍》
杜牧〔唐代〕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杜牧将立秋物候与羁旅情怀熔于一炉。开篇即见警句,"一叶知秋"的典故被凝练为"风吹一片叶",以细微见宏大。中二联层层递进:他乡夜泪写空间之孤,年年客愁言时间之久;"别离"与"摇落"的对仗,将人事变迁与自然轮回并置。结句借磻溪钓叟的典故,反衬宦游人的身不由己。全诗将立秋的肃杀之气与人生漂泊感完美契合,展现晚唐诗精工而沉郁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