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诗词精选赏析
当东风解冻,蛰虫始振,立春的跫音便悄然叩响岁首的门扉。古人以诗心捕捉这一瞬的天地律动,或咏物候更迭之妙,或抒向阳而生之志。那些缀满冰澌与梅香的词句,既是农耕文明的时令密码,更藏着华夏子孙对生命初萌的永恒礼赞。
1、《立春》
杜甫〔唐代〕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此诗作于杜甫流寓夔州时期,将立春"咬春"食俗与羁旅之思交织。青丝生菜与白玉春盘形成色彩碰撞,暗喻盛唐记忆的鲜活与现实的苍凉。"巫峡寒江"与"杜陵远客"的空间对峙,凸显诗人困守峡江却心系长安的撕裂感。末句"觅纸题诗"的急迫,恰似立春阳气突发时生命意志的喷薄,将节气物候与文人命运紧密绾合。
2、《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张九龄〔唐代〕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开元名相以端凝笔致勾画立春雪景,展现盛唐立春祭仪的气象。"瑶华"喻雪却暗含《楚辞》香草意象,将冬雪转化为春的信使。"玉润""花繁"二联运用移觉手法,让竹浸雪色、梅沁寒香,构成触觉与视觉的通感。末句"五神"指勾芒等春神,呼应《礼记·月令》"立春迎春于东郊"的古老礼制,赋予自然物候以庄严的政教内涵。
3、《汉宫春·立春日》
辛弃疾〔宋代〕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此词以"春幡"民俗切入,展现南宋立春的市井风情。美人鬓边的彩绸春幡与词人心中"未收余寒"形成微妙张力,隐喻抗金事业的低迷。"燕子梦西园"用《东京梦华录》典故,将故国汴京的立春记忆化作时空叠印的蒙太奇。下阕"黄柑荐酒"暗用晋代立春献酒典故,而"浑未办"的颓唐笔调,恰是英雄失路的时代注脚。
4、《立春》
白玉蟾〔宋代〕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道教宗师以丹道思维诠释立春玄机。首句"吹散梅梢雪"暗合《周易》"地雷复"卦象,喻示阳气突破阴锢的宇宙规律。"阳春有脚"化用《后汉书》郑玄注,将春拟作巡行四方的神祇,与道家"一气周流"的修炼观相通。末句"百花富贵"非俗世荣华,实指《黄庭经》"五脏芝英"的内景意象,展现道教生命哲学与节气文化的深度契合。
5、《立春偶成》
张栻〔宋代〕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理学家笔下立春充满格物致知的哲思。"律回"指黄钟律管应候飞灰的古老测气法,将天文历法纳入诗意。"草木知"与"生意满"形成认知递进,揭示《中庸》"草木生焉"的天地化育之道。末句"东风绿波"看似平常,实暗含《程氏易传》"阳动而阴随"的理学图式,使涟漪成为宇宙韵律的可视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