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长恨歌白居易原文

长恨歌白居易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3:37

长恨歌白居易原文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盛世转衰的历史画卷。读者可通过本文了解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哀婉与讽喻。

原文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节选)

译文

唐玄宗偏爱美色渴望绝代佳人,统治天下多年却未能如愿。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成人,养在闺阁中无人知晓。

天生的美貌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君王身边。

她回眸一笑千娇百媚,后宫嫔妃全都黯然失色。

……(节选)

注释

汉皇:借指唐玄宗,唐代诗人常以汉代唐。

御宇:统治天下。"御"读yù,指帝王治理。

六宫粉黛:代指后宫妃嫔,"黛"读dài,古代女子画眉的颜料。

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鼙"读pí,古代军中小鼓。

创作背景

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旧事而作此诗。此时距安史之乱已五十余年,唐朝由盛转衰的教训仍具现实意义。

作品解析

1. 叙事结构:采用七言歌行体,以时间顺序展开,从选妃到死别,再到仙界寻访,情节完整。

2. 语言特色:既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细腻描写,又有"渔阳鼙鼓动地来"的雄浑笔调。

3. 双重主题:表层写爱情悲剧,深层暗含政治讽喻,体现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主张。

4. 艺术手法:虚实结合,人间仙界交替;细节描写生动,"梨花一枝春带雨"成为千古名句。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长恨歌》最动人处在于将帝王爱情平民化。白居易笔下的李杨故事,剥离了皇家威仪,展现普通人的情感困境。"夕殿萤飞思悄然"等句,用萤火虫、孤灯等寻常意象,写尽玄宗的孤独追悔。诗人有意淡化政治批判,强化人性刻画,使这段宫廷秘闻获得普遍共鸣。

范文二

诗中仙界寻访的情节设计颇具匠心。当方士"排空驭气奔如电"时,现实与幻境界限被打破。太真仙子"梨花带雨"的形象,既延续了杨妃生前的美貌特质,又通过"蓬莱宫中日月长"的对比,凸显尘世欢乐的短暂。这种超现实描写,使诗歌在历史叙事外获得永恒意味。

关于《长恨歌》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鼙(pí)鼓、霓(ní)裳、钿(diàn)合金钗、萦纡(yū)

文学常识:属新乐府运动代表作,与陈鸿《长恨歌传》并称"歌传一体"

艺术特色:叙事与抒情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交融

名句默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御宇多年求不得:__________

(2)九重城阙烟尘生:__________

答案:

(1)统治天下

(2)指京城

二、主旨理解

题目:"君王掩面救不得"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实?

答案:揭示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失去权柄、无法保护爱妃的窘境,暗示帝王在政治危机中的无力感。

三、艺术手法

题目:分析"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表现手法。

答案:借景抒情,通过月色、铃声将自然景象情感化;对仗工整,"伤心"与"肠断"层层递进情感强度。

四、比较阅读

题目:比较《长恨歌》与杜甫《哀江头》对杨贵妃之死的描写差异。

答案:白居易侧重想象贵妃死前的心理活动,杜甫直接描写"血污游魂归不得"的惨状;白诗哀婉,杜诗沉痛,体现两位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