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滕王阁序全文原文

滕王阁序全文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3:37

滕王阁序全文解析:骈文巅峰的文学密码

《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代表作,以滕王阁盛宴为背景,展现壮丽山河与人生感慨。本文将呈现完整原文、白话译文、创作背景及多维解析,揭示这篇骈文杰作的艺术精髓。

原文

《滕王阁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中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

南昌是汉代的豫章郡,如今是新设的洪州都督府。

星空对应翼宿和轸宿的分野,大地连接衡山与庐山。

以三江为衣襟五湖为衣带,控制楚地连接闽越。

物产华美如天赐珍宝,剑气直射牛斗星宿;

人物俊杰因大地灵气,徐孺子使陈蕃专设坐榻。

雄伟城池如雾弥漫,优秀人才似星奔流。

城池处在蛮夷与中原的交界,宾客主人囊括东南才俊。

……(中略)……

晚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空浑然一色。

渔舟唱起傍晚归歌,声响传遍鄱阳湖畔;

雁群惊觉寒意长鸣,叫声消失在衡山水边。

注释

【星分翼轸】古人以星宿对应地域,翼轸二星宿对应楚地分野。

【徐孺下陈蕃之榻】典出《后汉书》,豫章太守陈蕃专为隐士徐稚设榻,礼遇贤才。

【落霞二句】运用色彩对比与空间构图,形成视觉张力,被赞为"写尽九月之景"。

【渔舟唱晚】以声衬寂的写法,用歌声反衬暮色苍茫的静谧感。

创作背景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王勃赴交趾探父途经洪州,适逢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竣工。九月九日宴会上,阎公假意谦让宾客作序,实欲炫耀女婿文才。王勃即席挥毫,成就这篇千古名作。据《唐才子传》载,王勃时年二十六岁,创作后不久即渡海溺亡,此序成为其生命绝响。

作品解析

1. 结构艺术:严格遵循骈文格式,通篇四六句式,却通过虚实相生打破板滞。前段写地理人文,中段绘宴会盛况,后段抒人生感慨,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

2. 语言特色:既保持骈文对偶工整的特点,又融入散文气势。"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等句打破四六节奏,体现初唐文风变革。

3. 思想内涵:在铺陈盛宴美景后,突然转入"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慨叹,展现知识分子在盛世中的精神困境。

4. 意象运用:将星宿、城池、雁阵等宏大意象与孤鹜、渔舟等细微物象交织,形成时空张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时空交响的视觉诗学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构建了多重时空维度。星宿分野将地理空间提升至宇宙层次,"物换星移"又将历史长河纳入当下观照。最具突破性的是"落霞孤鹜"的描写:横向的秋水长空构成静态背景,纵向的飞鸟落霞形成动态轨迹,用二维画面呈现四维时空。这种超越时代的空间意识,比英国画家透纳的风景画早了一千余年。

范文二:骈散之间的生命突围

在严格的形式镣铐中,王勃跳出了精神之舞。当众人期待颂圣应景之作时,他突然转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鸣。骈文要求的典故对仗,在此成为历史回声的叠加。徐孺、孟尝的典故不是炫耀学识,而是建立与古代失意者的精神同盟。这种在华丽形式中注入生命痛感的创作,正是初唐文学突破六朝文风的关键。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初唐四杰姓名及代表作,骈文基本特征,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2. 名句默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等经典对偶句的完整书写,特别注意"鹜"不能误作"骛"。

3. 典故解析:龙光牛斗、徐孺下榻、冯唐李广等典故的出处及喻义。

4. 艺术手法:色彩对照(秋水长天)、视听结合(渔舟雁阵)、虚实相生(星分地接)的表现技巧。

5. 思想情感:把握由乐转悲的情感脉络,理解"穷且益坚"体现的唐人精神。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俊采星驰:__________

(2)命途多舛:__________

答案:

(1)才华如流星飞驰

(2)命运坎坷不顺

解析:注意"采"通"彩",指人才的光华;"舛"从"舛"字旁,本义为脚步错乱。

二、主旨理解

题目:"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抒发了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的郁愤,暗含对现实不公的控诉。失路既是实指探父途中的艰难,也隐喻人生困顿。

解析:此句为全文情感转折点,需联系王勃被贬经历理解。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滕王阁序》与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忧乐观差异。

答案:王勃的"兴尽悲来"是个人命运感慨,体现唐代文人的生命焦虑;范仲淹"先忧后乐"是士大夫的政治担当,反映宋代文人的济世情怀。前者重抒情,后者重说理。

解析:需结合唐宋不同的时代精神分析。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激励当代青年?

答案示例:这句展现的进取精神超越年龄限制,提醒青年人不因挫折丧失初心。在"躺平"文化盛行的今天,更需发扬这种坚守理想的生命韧性。

解析:古诗运用需找准古今精神的契合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