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少年中国说全文原文完整版

少年中国说全文原文完整版

时间:2025-11-24 18:33:37

少年中国说全文原文完整版

引导语: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以激昂的文字呼唤民族觉醒,通过对比“老大帝国”与“少年中国”,强调青年对国家复兴的关键作用。本文将呈现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其历史意义与文学价值。

原文

《少年中国说》

作者:梁启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译文

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一口一个“老大帝国”。这种说法原是照搬西方人的言论。唉!我们中国果真老朽了吗?梁启超说:不!这是什么话!我心中有一个少年中国存在。

要讨论国家的老幼,需先谈人的老幼。老年人总怀念过去,少年人总展望未来。正因为怀念过去,所以产生留恋;正因为展望未来,所以充满希望。

注释

1. "老大帝国":指腐朽衰败的旧中国,"老大"含贬义,读作lǎo dà。

2. "恶":感叹词,读作wū,表达强烈否定。

3. "既往"与"将来":形成鲜明对比,体现梁启超对革新思想的推崇。

4. 艺术手法:开篇连用两个"是何言",以排比句式增强批判力度。

创作背景

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目睹清廷腐败与列强瓜分,他受日本明治维新启发,写下此文发表于《清议报》,旨在唤醒国民尤其是青年的改革意识。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破立结合"手法,先批驳"老大帝国"论调,再构建"少年中国"理想。

2. 语言特色: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反问等修辞,如"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

3. 思想内核: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进步史观,将救国希望寄托于青年。

4. 历史影响:该文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声,其"少年"意象影响至今。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少年中国说》最震撼处在于其澎湃的修辞力量。梁启超将"老"与"少"的对比推向极致: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这种二元对立不仅强化了批判性,更构建出破旧立新的逻辑链条。文中"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意象群,以自然界的壮美景象隐喻民族新生,使抽象理念具象化。

范文二

透过文字可触摸到梁启超的急迫心情。全文37处感叹号,13处反问句,这种强烈的情感投射反映了维新派在变法失败后的焦虑与不甘。值得注意的是,他将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先秦时代并列为"少年"典范,这种中西互鉴的视野超越了当时"中体西用"的局限,展现出启蒙思想家的全球眼光。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词:老大帝国(历史概念)、鹰隼试翼(比喻青年奋斗)、干将发硎(典出《庄子》)。

2. 文学常识:梁启超与"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关系,本文的报章体特征。

3. 艺术手法:递进式排比(如"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的连锁论证)。

4. 思想考点:文章体现的进化论思想与儒家"苟日新"传统的融合。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袭译:__________

(2)硎:__________

答案:

(1)沿袭翻译

(2)磨刀石(典出《庄子·养生主》)

二、主旨理解

题目:"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案:象征少年中国如初升太阳般充满活力,预示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解析:该意象化用《诗经·大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赋予传统意象新时代内涵。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少年中国说》与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的革新思想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批判社会腐朽,呼唤人才振兴。不同点:龚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侧重体制内改革,梁文则主张彻底重建价值体系。解析:反映从封建士大夫到近代知识分子思想范式的转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