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古医】《黄帝内经》原文

【古医】《黄帝内经》原文

时间:2025-11-20 16:03:25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解析

引导语:本文解析《黄帝内经·素问》开篇《上古天真论》,展现中医养生智慧的核心要义,读者可了解经典原文、白话译文及深层医学思想。

原文

《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译文

从前有位黄帝,生来就具灵异之质,幼年能言善辩,少年思维敏捷,成年后德厚才高,最终登天子之位。

他向岐伯请教:听说上古之人能活百岁而行动不衰;如今人五十岁就衰老,是时代不同了,还是人们丢失了养生之道?

注释

神灵:指先天禀赋特异。"神"指精神意识,"灵"指通达事理。

徇齐:迅速理解事物。"徇"通"迅","齐"指认知完整。

敦敏:品性敦厚而才思敏捷。"敦"强调德行,"敏"突出才智。

登天:登天子之位。一说指得道飞升,体现道家思想。

天师:对岐伯的尊称。岐伯是黄帝时期著名医家,被尊为医家始祖。

创作背景

战国至秦汉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医学理论体系逐渐形成。《黄帝内经》托名黄帝与岐伯对话,实为当时医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该篇通过古今对比,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总纲。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问答体形式,通过黄帝设问引出养生要旨,符合先秦典籍常见的对话体例。

2. 语言特色:四字句为主,间杂散句,既有经典庄严感,又保留口语交流的自然节奏。

3. 思想内涵:建立"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提出"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奠定中医理论基石。

4. 艺术手法:运用古今对比突出主旨,以"百岁不衰"的理想状态强化养生主张的说服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

《上古天真论》开篇即展现独特的叙事艺术。通过"生而神灵"到"成而登天"的递进式描写,塑造黄帝兼具统治者与求道者的双重形象。这种人物塑造手法,既满足托古立言的需要,又暗含"医道相通"的哲学思考。其中"登天"二字的双关意味尤为精妙,既可解作即位称帝,又暗喻得道升华,为后文养生论述埋下伏笔。

范文二

篇中古今对比极具现实批判性。作者将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与今人"年半百而衰"作强烈对照,实际反映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导致的生活方式恶化。这种对比不是简单的怀古,而是通过理想化的上古图景,构建"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的养生范式。值得注意的是,发问方式"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体现辩证思维,暗示健康既受环境影响,更取决于个人修为。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神灵(shén líng)、徇齐(xùn qí)、敦敏(dūn mǐn)、术数(shù shù)

2. 文学常识:《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奠定中医理论体系;托名黄帝与岐伯对话的文体称为"问答体"

3. 核心思想:"天人合一"整体观、"治未病"预防思想、"阴阳平衡"健康标准

4. 意象解析:"登天"象征生命境界的提升,"百岁不衰"代表养生理想状态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徇齐:__________

(2)术数:__________

答案:

(1)思维敏捷

(2)养生方法

解析: "徇"通"迅","齐"指认知完整;"术数"指符合自然规律的养生技巧。

二、主旨理解

题目: 《上古天真论》通过古今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答案: 说明健康长寿的关键在于遵循自然规律养生,而非时代变迁所致。

解析: 文中设问"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暗示答案倾向后者,强调主观能动性。

三、句子赏析

题目: 分析"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表达效果。

答案: 用具体数字"百岁"与状态描述"不衰"形成双重强调,构建理想健康范式,为后文养生主张提供参照标准。

解析: 数字具象化增强说服力,"动作不衰"突出生命质量而不仅是寿命长度。

四、拓展运用

题目: 结合现代生活,谈谈"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 现代人虽寿命延长,但亚健康状态普遍,印证原文"失养生之道"的观点。提醒人们重视规律作息、调和情志等传统养生智慧。

解析: 古今对照的论述方式,使两千年前的医学思想仍具现实指导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