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与鉴赏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为勉励同乡后学马君则所作的一篇赠序,以自身苦学经历阐明求学之道,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
【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我幼年时就酷爱读书。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人家借书,亲手抄录,按约定日期归还。
寒冬时节,砚台结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仍不松懈。抄完后跑着送还,不敢稍有延误。
因此人们多愿借书给我,我因而得以博览群书……
【注释】
嗜学:酷爱读书。嗜(shì),特别爱好。
假借:借。此处指借阅书籍。
砚冰坚:砚台中的墨水结冰。突出学习环境艰苦。
弗之怠:不因此懈怠。倒装句式,强调坚持。
【创作背景】
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同乡青年马君则前来拜谒。时值科举盛行而学风浮躁,作者以自身经历告诫后学:求学贵在勤苦专一。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以时间线串联求学经历,从借书抄录、百里求师到太学对比,层层递进。
2. 语言艺术:白描手法刻画细节,“砚冰坚”“负箧曳屣”等画面极具感染力。
3. 思想内核:提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治学境界,超越物质条件。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苦学精神的时代回响》
宋濂以“手指不可屈伸”仍坚持抄书的细节,构建起传统文人的精神图腾。这种苦学不是自虐,而是对知识的虔诚。文中“足肤皲裂而不知”的忘我状态,与当下“躺平”思潮形成强烈反差。作者通过今昔求学条件的对比,揭示了一个永恒命题:真正的障碍从来不在外部环境。
范文二
《赠序文体的典范之作》
本文突破了传统赠序的客套模式,用三分之二篇幅详述自身经历。这种“以己为镜”的写法,既规避了说教感,又增强了说服力。文中“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的强烈视觉对比,不动声色地完成了价值判断,体现了明代散文“文道合一”的创作理念。
【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嗜(shì)学、假(jiǎ)借、皲(jūn)裂、廪(lǐn)稍
文学常识:宋濂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艺术手法:细节描写、对比手法、借事说理
核心思想:勤学苦读、专心致志、以学为乐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之怠:__________
(2)持汤沃灌:__________
答案:
(1)不松懈
(2)用热水浇洗
二、主旨理解
问:文中“以中有足乐者”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学习态度?
答:体现了作者将求知本身作为快乐源泉的精神境界,超越了物质条件的限制。
三、句子赏析
问:赏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的表达效果。
答:通过“负”“曳”两个动词和“深山巨谷”的环境描写,生动呈现求师途中的艰辛,衬托出求学的坚定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