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课文】《荷叶圆圆》课文原文

【课文】《荷叶圆圆》课文原文

时间:2025-11-20 16:03:25

《荷叶圆圆》课文解析与鉴赏

《荷叶圆圆》是一首描绘夏日荷塘景色的童趣小诗,语言清新明快,意象生动活泼。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等多维度解析作品,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艺术魅力。

【原文】

《荷叶圆圆》

作者:佚名

荷叶圆圆似小船,

小水珠儿坐上边。

蜻蜓飞来歇歇脚,

青蛙跳上唱半天。

【译文】

圆圆的荷叶像一叶小船,

晶莹的水珠在叶面上滚动。

蜻蜓飞过来停在叶边休息,

青蛙跳上荷叶欢唱许久。

【注释】

“似小船”:比喻手法,将荷叶形态比作轻盈的小船。

“小水珠儿”:儿化音增强童趣感,表现露珠的圆润可爱。

“歇歇脚”:拟人化描写,赋予蜻蜓孩童般的活泼性情。

“唱半天”:夸张修辞,突出青蛙鸣叫的欢快持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经典篇目。编选者从儿童视角出发,选取夏季荷塘典型意象,旨在培养低龄学童的观察力与想象力。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四句成诗,采用"荷叶-水珠-蜻蜓-青蛙"的递进式观察顺序。

2. 语言风格:多用叠词(圆圆、歇歇)和儿化音,符合儿童语言习惯。

3. 艺术手法:连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三种修辞,画面动态感强烈。

4. 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微观世界的描绘,传递生命互动的和谐之美。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小诗最显著的特点是通感手法的运用。诗人将视觉(圆圆)、触觉(坐上)、听觉(唱)等多种感官体验融为一体,构建出立体的荷塘夏景。特别是"小水珠儿坐上边"一句,用"坐"这个拟人动词,让静态的露珠瞬间具有了顽皮孩童的性格,这种充满童真的表达方式,正是儿童诗歌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

范文二

从意象组合看,诗人精心选取了荷叶、水珠、蜻蜓、青蛙四个典型夏日意象。前两者构成静物写生,后两者注入动态活力。尤其妙在"青蛙跳上唱半天"的收尾,以声音打破画面静止,形成视听通感的艺术效果。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既符合儿童跳跃式的观察特点,又暗合中国古典诗歌"以动衬静"的美学传统。

【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

1. "似"(sì):比喻词,相当于"像"

2. "歇歇"(xiē xiē):叠词,表示短暂休息

文学常识:

1. 儿童诗特点:语言简练、节奏明快、多用修辞

2. 夏季典型意象:荷塘生物链(植物-昆虫-两栖动物)

知识要点:

1.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比喻侧重外形相似,拟人赋予人性

2. 叠词作用:增强韵律感,突出事物特征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1)似:__________

(2)歇歇:__________

答案:

(1)像,如同

(2)短暂休息

二、修辞手法

题目:分析"青蛙跳上唱半天"使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运用拟人("唱"赋予青蛙人的行为)和夸张("半天"夸大时间长度)两种手法,突出青蛙鸣叫的欢快持久。

三、意象分析

题目: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夏季特征?

答案:荷叶、水珠、蜻蜓、青蛙均为夏季典型生物意象,共同构成生机盎然的夏日荷塘图。

四、主旨理解

题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通过对荷塘小景的描绘,表现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喜爱之情,传递出童真童趣的欢乐氛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