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古文】《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古文】《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11-20 16:03:25

【古文】《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则历史故事,通过孙权劝导吕蒙学习的对话,阐明了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本文将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经典篇章。

原文

《孙权劝学》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是要你广泛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能比我多?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讨论问题,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和他结为好友后分别。

注释

当涂:当道,掌权。

涉猎:粗略地阅读。

吴下阿蒙:指学识浅薄的吕蒙。"阿"是前缀,无实义。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创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孙权统治江东,吕蒙是其手下重要将领。三国纷争不断,人才竞争激烈,孙权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故劝吕蒙读书。

作品解析

1. 结构:对话体,通过三组对话展现劝学、学习、评价三个阶段。

2. 语言:简洁有力,对话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3. 思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学习能改变人的见识和才能。

4. 艺术特色: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孙权劝学》展现了古代领导者的育人智慧。孙权不以权势压人,而是以身作则,用自身经验说服吕蒙。这种循循善诱的劝学方式,比简单命令更有效。文中"孤常读书"一句,既是事实陈述,又是示范引导,体现了领导者应有的学习态度。

范文二

吕蒙的变化令人深思。从"辞以军中多务"到"乃始就学",再到让鲁肃"刮目相待",展现了一个人通过学习实现的蜕变。这启示我们:学习不分早晚,关键在于行动。吕蒙的转变也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他的进步正是从承认不足开始的。

关于《孙权劝学》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当涂、涉猎、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文学常识:出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知识要点:对话体叙事,劝学主题,人物形象塑造。

意象意境:通过对话展现学习改变人生的主题。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当涂:__________

(2)涉猎:__________

答案:

(1)掌权

(2)粗略地阅读

二、主旨理解

题目:孙权劝吕蒙学习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答案:强调学习对处理政务的帮助,指出学习不必成为专家,但要开阔眼界。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表达效果。

答案:用夸张手法强调学习能快速改变一个人的见识,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哲理。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吴下阿蒙"这一称呼的转变?

答案:从贬义称呼到肯定评价,形象展现了吕蒙通过学习实现的蜕变,说明学习能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