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时间:2025-08-12 13:00:02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晚年代表作之一,通过茅屋被秋风所破的遭遇,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作品解析等多角度深入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几层茅草。

茅草飞过江面散落在江边,高的挂在树梢上,低的飘转沉入水塘。

南村的孩子们欺负我年老无力,竟忍心当着我的面做盗贼。

公然抱着茅草跑进竹林,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用,只能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乌云密布,秋日天色阴沉昏暗。

用了多年的被子冷得像铁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屋顶漏雨床头没有干的地方,雨点像麻线一样下个不停。

自从战乱以来就很少睡好觉,漫漫长夜湿漉漉的怎么挨到天亮!

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让天下贫寒的读书人都能安居乐业,风雨不动安稳如山。

唉!什么时候眼前能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就算我的茅屋独破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注释

【怒号】形容风声很大。

【挂罥】挂结。罥(juàn):缠绕。

【塘坳】低洼积水处。

【忍能】忍心这样。

【布衾】布被子。

【恶卧】睡相不好。

【丧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大庇】广泛庇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八月,当时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茅屋。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饱经战乱之苦,生活困顿。一场秋风吹破茅屋,触发了诗人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全诗分为三层:先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遭遇,再写屋漏雨湿的困境,最后升华到忧国忧民的情怀。

2. 语言朴实生动,"卷"、"飞"、"挂"、"飘"等动词准确传神,描绘出茅草四散的场景。

3. 思想深刻,由个人遭遇推及天下寒士,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境界。

4. 艺术特色鲜明,写实与抒情相结合,细节描写与宏大抒情相得益彰。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诗人以自身遭遇为切入点,通过"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等细节描写,真实再现了战乱时期文人的困苦生活。最可贵的是,诗人并未停留在个人苦难的倾诉上,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下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喊,体现了杜甫"穷年忧黎元"的博大胸怀。这种由己及人、推己及物的思想境界,正是杜甫诗歌最动人的精神内核。

范文二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写实与抒情的完美结合。前八句以白描手法写茅屋被毁的过程,"茅飞渡江"、"挂罥长林"等意象生动传神。中间八句转入室内描写,通过"布衾似铁"、"雨脚如麻"等细节,营造出凄凉的氛围。最后六句突然宕开,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宏愿,形成强烈的感情升华。全诗由实入虚,由小见大,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

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怒号(háo)、挂罥(juàn)、塘坳(ào)、布衾(qīn)、大庇(bì)

2. 文学常识:杜甫"诗圣"称号,诗歌现实主义风格,安史之乱背景

3. 知识要点:诗歌三层结构,由个人到天下的情感升华

4. 意象意境:秋风、茅屋、广厦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5. 艺术手法:白描、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简答题

1、问:"安得广厦千万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天下寒士的博大胸怀。

解析:由个人苦难推及天下苍生,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境界。

2、问:诗中"布衾多年冷似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比喻修辞,将布衾比作铁板,突出被子的冰冷坚硬。

解析:通过夸张的比喻,强化了诗人生活困苦的程度。

3、问:全诗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境界?

答: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甘愿牺牲的崇高精神。

解析:宁愿自己受苦也要让天下寒士安居,体现了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选择题

1、"挂罥长林梢"中"罥"字的正确读音是:

A. juǎn

B. juàn

C. guà

D. guān

答案:B

解析:"罥"读juàn,意思是缠绕、挂结。

2、下列哪项不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A. 虚实结合

B. 细节描写

C. 用典丰富

D. 由小见大

答案:C

解析:这首诗以白描为主,没有大量用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