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与赏析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与赏析

时间:2025-08-26 10:30:02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与赏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以羁旅乡思为主题,通过描绘长江下游早春景象,展现诗人对时序更迭的敏锐感知。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解析这首五言律诗。

原文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延伸至青山之外,小舟行驶在碧绿江面。

潮水涨平两岸更显开阔,顺风中孤帆高悬。

朝阳从残夜中升起,江南春意闯入旧年。

家书如何寄达?只能托付北归的大雁飞往洛阳。

注释

客路:指旅途。"青山外"暗示行程遥远。

潮平两岸阔:以江水之阔反衬孤舟渺小,暗含羁旅孤独。

海日生残夜:"生"字化静为动,表现昼夜交替的壮美。

江春入旧年:"入"字将春拟人化,体现新旧时序的冲突感。

归雁洛阳边:典出《汉书·苏武传》雁足传书,寄托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王湾早年漫游吴楚,此诗作于开元初年途经镇江时。唐代长江下游航运发达,北固山作为交通要冲,常见舟楫往来。诗人以行舟视角捕捉早春物候变化,融入仕途漂泊的感慨。

作品解析

1. 结构:首联点题,颔联写景,颈联哲理,尾联抒情,符合律诗起承转合规范。

2. 语言:"生""入"等动词精准有力,炼字可见盛唐气象。

3. 思想:将个体乡愁升华为对宇宙时序的思考,体现唐人宏阔胸襟。

4. 艺术特色:大景(江天)与小景(孤帆)对比,动静结合,画面层次丰富。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唐代殷璠誉为"诗人以来少有此句"。诗人捕捉黎明时分的瞬间:夜色未褪而朝阳已生,旧年未逝而春意先临。这种时序叠加的独特感受,既体现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又暗含游子对光阴流逝的焦虑。两句以空间(海日)与时间(江春)双重意象,构建出宏大的宇宙意识。

范文二

尾联的设问手法值得玩味。诗人明知家书难寄,仍将希望寄托于北飞鸿雁,这种矛盾心理深化了乡愁主题。与南朝谢朓"天际识归舟"相比,王湾的"归雁洛阳边"更具盛唐特质——哀而不伤,怅惘中仍保持开阔气象。北固山下的长江,既是地理阻隔,又成为连接故乡的精神纽带。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王湾属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此诗被收入《河岳英灵集》。

关键字词:次(停留)、风正(顺风)、残夜(将尽之夜)。

意象分析:归雁(思乡)、海日(光明)、旧年(时光流逝)。

意境特征:壮阔与细腻并存,体现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

(2)风正一帆悬:__________

答案:

(1)停泊

(2)顺风

二、主旨理解

题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怎样的哲理?

答案:揭示新旧事物交替的必然规律,黑暗终将过去,新生不可阻挡。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王湾"潮平两岸阔"与杜甫"星垂平野阔"的异同。

答案:同:均以阔大景象反衬个体渺小。异:王诗写江景,充满动感;杜诗写夜空,更显沉郁。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乡书何处达"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反映古代通讯不便的普遍困境,当代可引申为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