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与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与赏析

时间:2025-08-26 10:00:03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与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江南春景,抒发对江南的深切怀念。本文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创作背景的梳理,解析其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并附鉴赏范文与考试重点。

原文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景色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

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

注释

谙(ān):熟悉。

红胜火:形容江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

绿如蓝:江水碧绿如同蓝草染就,极言其绿。

“日出”二句:通过色彩对比与比喻,展现江南春日绚烂明丽的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时期。诗人曾任职杭州、苏州刺史,对江南风物充满眷恋。词中“旧曾谙”三字,暗含其宦游江南的亲身经历。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全词仅五句,以“江南好”总领,末句反问收束,短小精悍。

2. 语言艺术:善用比喻与色彩词,“红胜火”“绿如蓝”形成强烈视觉冲击。

3. 情感表达:通过追忆江南春光,抒发对往昔生活的珍视与羁旅之思。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忆江南》以白描手法勾勒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直抒胸臆,奠定全词基调。“日出”“春来”二句选取典型意象,红绿相映的构图充满生机。末句的反问,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普遍共鸣,体现白居易“浅切平易”的诗风。

范文二

此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化抽象为具象。诗人不直言思念,而是通过江花、江水等物象传递情感。色彩词的运用尤为精妙:火的炽烈与蓝的沉静形成张力,既写实又超越现实,构建出记忆中理想的江南图景。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白居易,字乐天,中唐新乐府运动代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意象分析:“江花”“江水”象征江南风物的鲜活与永恒,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

名句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以夸张手法表现晨光中江花的绚烂,体现诗人敏锐的观察力。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谙”在词中的含义。

答案:熟悉。

解析:需结合“旧曾谙”理解诗人对江南风景的熟稔程度。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能不忆江南”的情感内涵。

答案:以反问句式强化对江南的思念,既是对前文景物的总结,也是无法割舍的羁旅之情的自然流露。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白居易《忆江南》与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抒情方式。

答案:白词直白热烈,通过景物直抒怀念;韦词含蓄婉转,以“未老莫还乡”的反语表达深沉的乡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