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王维《鸟鸣涧》原文与赏析

王维《鸟鸣涧》原文与赏析

时间:2025-08-21 11:00:02

王维《鸟鸣涧》原文与赏析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以空灵笔触描绘月夜春山的静谧之美,展现诗人“诗中有画”的独特艺术境界。

原文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译文

人声寂静时桂花轻轻飘落,

春夜的山谷更显空灵幽静。

月亮升起惊动了山中栖鸟,

偶尔的鸣叫声回荡在溪涧。

注释

【人闲】心境闲适。"闲"字奠定全诗静谧基调。

【桂花落】实写春日桂花凋零,虚写时间流逝感。"落"字以动衬静。

【春山空】"空"字双关,既指山野空旷,又含禅意空寂。

【月出惊山鸟】"惊"字化静为动,打破前句凝固的静谧。

【时鸣】"时"字体现声音的偶然性,反衬环境幽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年间王维隐居辋川时期。时值盛唐,诗人经历政治挫折后寄情山水,将禅宗思想融入诗歌创作,形成"空寂"的美学风格。辋川别墅周围的二十处景致,成为其山水诗的重要题材。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采用"静-动-静"的波浪式结构,先以人闲、花落、夜静营造极致静谧,再用月出惊鸟打破沉寂,最终以断续鸟鸣回归更深层次的宁静。

2. 艺术手法:典型"以动写静",通过桂花飘落、山鸟惊鸣等细微动态,反衬春山月夜的绝对静谧,体现道家"大音希声"的境界。

3. 思想内涵:将禅宗"空观"思想物象化,"春山空"既是实景描写,又是心灵感悟,展现物我两忘的审美体验。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王维此诗最妙处在声音的辩证处理。前两句用"桂花落"的无声之响铺垫静境,后两句以鸟鸣的短暂打破静境,却意外强化了静的感受。这种"有声之静"比绝对无声更具艺术感染力,正如清人黄生所言"鸟鸣山更幽",正是对六朝王籍"蝉噪林逾静"的创造性发展。诗人通过声音的忽起忽落,完成了对静境的多维度塑造。

范文二

诗中隐藏着精微的时间线索。"桂花落"暗示暮春时节,"月出"点明夜晚时分,而"时鸣"的鸟声则标记着当下的瞬间。这种时空处理使短短二十字包含三重时间维度:季节流转的永恒感、日夜交替的周期性和刹那声响的即时性。王维以画家对光影的敏感捕捉时间痕迹,创造出超越时空的山水意境,这正是其"诗中有画"的典型体现。

关于《鸟鸣涧》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闲(xián)、涧(jiàn)、桂花(特指春桂,非秋桂)

【文学常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诗佛"称号、辋川集二十首

【艺术手法】以动衬静、白描手法、禅意空灵

【意象分析】桂花(高洁)、春山(隐逸)、月(澄明)、鸟鸣(生机)

【意境特征】空寂幽远、物我合一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闲:__________

(2)空:__________

答案:

(1)心境宁静

(2)既指空间空旷,又含禅宗空寂之境

二、主旨理解

题目:"月出惊山鸟"一句如何体现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案:通过瞬间动态打破静谧画面,以声衬寂,体现"以动写静"的典型手法,展现诗人捕捉自然微妙变化的观察力和"诗中有画"的艺术追求。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王维《鸟鸣涧》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在营造静境方面的异同。

答案:相同处都运用以声衬静手法;不同在于王诗突出刹那动态(鸟惊),常诗侧重空间幽深(竹径通幽)。王诗静中含禅趣,常诗静中见佛理。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人闲桂花落"中"闲"字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答案:提示现代人需保持心灵宁静,才能感知自然细微之美。在快节奏生活中,应学会放慢脚步,培养发现美的能力,达到精神上的真正闲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