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李煜《虞美人》原文与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与赏析

时间:2025-08-26 09:45:01

李煜《虞美人》原文与赏析

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以亡国之痛为基调,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语言凄美,情感深沉,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才能结束?往事又知道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皎洁的月光中不忍回想故国。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

注释

春花秋月:指美好时光。

了(liǎo):完结。

小楼:指作者被囚禁的住所。

东风:春风,暗指时间流逝。

故国:指南唐。

雕栏玉砌:指南唐宫殿的精美建筑。

朱颜:红润的面容,指青春年华。

几多:多少。

恰似:正像。

创作背景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宋灭南唐后,他被俘至汴京,过着囚徒般的生活。这首词作于他被囚禁期间,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亡国之痛。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阕写眼前景物触发回忆,下阕直抒胸臆,表达愁思。

2. 语言:平实中见深刻,善用比喻,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3. 情感:将个人愁绪与亡国之痛结合,感染力极强。

4. 艺术特色:虚实相生,今昔对比,意境开阔。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虞美人》最动人处在于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普遍的人生体验。李煜以帝王之尊沦为阶下囚,其痛苦非一般人能体会,但他通过"春花秋月"、"一江春水"等意象,将这种特殊情感转化为人类共通的愁绪。词中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既有对往事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更有对未来的绝望。这种多层次的情感表达,使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

范文二

李煜词作的艺术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一句,看似自问,实则是向天地发问。这种宇宙意识与个人情感的融合,使作品具有了哲学深度。词人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为"一江春水",既形象生动,又气势磅礴。这种化抽象为具象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词人影响深远。

关于《虞美人》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了(liǎo)、砌(qì)、朱颜、几多。

2. 文学常识:李煜生平、婉约词特点、五代词发展。

3. 知识要点:虚实结合手法、比喻修辞、今昔对比。

4. 意象意境: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一江春水。

5. 知识全解:亡国之音、李煜词分期、词牌《虞美人》来源。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了:__________

(2)朱颜:__________

答案:

(1)完结

(2)红润的面容,指青春年华

解析: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注意古今异义。

二、主旨理解

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词人无尽的亡国之痛和人生愁绪,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滚滚东流的江水,形象生动。

解析: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善用比喻,将愁绪量化、具象化。

三、比较鉴赏

题目:《虞美人》与李清照《声声慢》在表达愁绪方面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善用意象表达愁绪;不同点:李煜写的是亡国之痛,气势恢宏;李清照写的是个人身世之悲,细腻婉转。

解析:比较鉴赏要注意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的差异。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艺术特色。

答:通过"小楼"与"故国"的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又东风"暗示时间流逝;"月明中"的景物描写更添凄凉。

解析:赏析要抓住意象组合和情感表达两方面。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蕴含的生命意识?

答案示例:表面是厌烦良辰美景,实则是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美好事物反而成为痛苦的催化剂。

解析: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作者特殊处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