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与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与赏析

时间:2025-08-21 10:45:02

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与赏析

本文解析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一首,涵盖原文、翻译、注释及深层思想剖析,揭示晚清变革前夕的士人忧思。

原文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九州大地的蓬勃气象需要风雷激荡,

万马沉寂无声的局面终究令人悲哀。

我劝喻上天重新振作精神,

打破常规降下济世英才。

注释

九州:古代中国地理划分,代指全中国。

恃(shì):依赖,依靠。

喑(yīn):哑,此处比喻思想禁锢。

抖擞(dǒu sǒu):振作,奋发。

不拘一格:打破常规,不限于某种固定模式。

全诗以"风雷"喻社会变革,用"万马齐喑"讽刺思想僵化,末二句直抒改革人才选拔制度的迫切愿望。

创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辞官南归,途经镇江时目睹赛神仪式。时值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官场腐败,科举制度僵化,诗人借题发挥写下这首政治寓言诗。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采用递进式:首句提出变革主张,次句揭示现实困境,后两句发出强烈呼吁。

2. 语言极具爆发力,"风雷""抖擞"等动词强化了变革的急迫性。

3. 思想内涵深刻,揭露了封建末世的人才危机,体现启蒙思想萌芽。

4. 艺术手法上,将自然意象与社会现实相融合,形成震撼的象征效果。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诗堪称晚清思想界的惊雷。诗人以"万马齐喑"比喻思想界的死寂,与首句"风雷"形成强烈反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拘一格"的提法,这既是对八股取士的否定,也暗含对西方科技的开放态度。龚自珍将个人仕途失意转化为对时代病症的深刻诊断,使这首诗超越个人抒情,成为变革先声。

范文二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创造性地改造了传统祭神诗形式。表面是向"天公"祈祷,实则批判人间制度。"抖擞"一词拟人化处理,赋予上天人格意志。全诗四句三层转折:从理想图景到现实批判,再到解决方案,逻辑严密。这种"以神喻人"的写法,既规避了文字狱风险,又增强了批判力度。

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恃(shì)、喑(yīn)、擞(sǒu)

文学常识:龚自珍为近代启蒙思想家,"常州学派"代表人物

意象解析:"风雷"象征社会变革,"万马齐喑"喻思想禁锢

核心思想:批判封建人才制度,主张变革图强

历史定位:中国近代改革思想的先声之作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恃:__________

(2)抖擞:__________

答案:

(1)依靠

(2)振作精神

解析:需结合诗句的象征意义理解,不能仅作字面解释。

二、主旨理解

题目:"万马齐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形象揭露了封建专制下思想僵化、人才受压制的黑暗局面。

解析:比喻手法增强了批判力度,需联系晚清社会背景理解。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答案:同:均抒发怀才不遇之愤。异:李白侧重个人命运,龚自珍着眼社会变革;李白保持豪迈,龚诗更具批判性。

解析:需注意时代背景差异,龚诗具有近代启蒙特质。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深刻含义。

答案:直指科举制度弊端,主张多元人才观,体现改革思想。七个字凝聚了对封建选才制度的全面否定。

解析:重点分析"不拘一格"的创新性,及其对"八股取士"的针对性批判。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本诗观点看待当代人才培养?

答案示例:启示我们破除唯分数论,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诗句"不拘一格"对当今教育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解析:古诗新解需把握精神实质,避免简单比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