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陈涉世家》原文及赏析
本文解析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的经典片段,展现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壮志与谋略,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多层次鉴赏,帮助读者理解其历史价值与文学魅力。
原文
《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胜年轻时曾与人一起被雇佣耕田,一次停下耕作走到田埂上,愤懑不平地说:"如果将来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
同伴们笑着回应:"你是个受雇耕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胜长叹道:"唉!燕雀怎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啊!"
注释
【怅恨久之】"怅恨"指失意愤懑,"久"字强化情绪酝酿过程。
【苟富贵】"苟"表假设,体现陈胜对阶级跃迁的渴望。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喻目光短浅者,"鸿鹄"象征远大抱负,对比修辞凸显陈胜的自我认知。
创作背景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征发贫民戍边,陈胜吴广因暴雨误期,按秦律当斩,遂揭竿起义。司马迁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底层人物的反抗精神,反映汉代史家对平民英雄的独特观照。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以人物对话展开叙事,"少时—起义前—起义中"三阶段清晰。
2. 语言艺术:"鸿鹄之志"成为后世典故,比喻修辞使抽象志向具象化。
3. 思想价值:打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阶级宿命论,体现早期民本思想。
4. 细节描写:"辍耕之垄上"的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段文字最动人处在于用生活化场景承载宏大命题。陈胜在田埂上的叹息,本质是对秦代严酷制度的控诉。司马迁选取"佣耕"这一典型场景,通过"辍耕""怅恨"等动作细节,将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具象呈现。鸿鹄与燕雀的比喻,不仅成为个人抱负的宣言,更暗含对时代局限性的批判。
范文二
对话艺术在此段达到极高成就。短短三组对白中,佣者的嘲讽与陈胜的慨叹形成思想碰撞。值得注意的是"笑而应曰"的描写,既表现同伴的麻木,又反衬陈胜的孤独。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叙事模式,成为后世英雄传记的经典范式,对《三国演义》等作品的人物塑造产生深远影响。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陈涉世家》出自《史记》"世家"体例,司马迁首创为诸侯立传的体例。
2. 关键字词:辍(chuò)耕、怅(chàng)恨、鸿鹄(hóng hú)。
3. 名句默写:"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常考比喻义。
4. 思想内涵:体现早期农民起义的平等意识与反抗精神。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
(2)怅恨久之__________
答案:
(1)停止耕作
(2)失意愤懑
二、主旨理解
题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体现了陈胜怎样的精神?
答案:表现陈胜超越阶级局限的远大抱负,以及不被理解的孤独感,为后文起义埋下伏笔。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陈涉世家》与《项羽本纪》对起义领袖描写的异同
答案:同:都突出人物非凡志向;异:陈胜描写更重平民视角,项羽则侧重贵族气质描写。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苟富贵,无相忘"的深层含义
答案:表面是同伴约定,实则暗示陈胜对权力关系的思考,展现其朴素的政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