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
《雨巷》是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以朦胧的意象和哀婉的笔调,描绘了一位丁香般的姑娘在悠长雨巷中的邂逅与消逝。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解析这首经典诗作。
原文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译文
我独自撑着油纸伞,在漫长而寂寥的雨巷中徘徊,渴望遇见一位如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应当有丁香的颜色、芬芳与忧愁,在雨中哀伤地徘徊。
她像我一样,撑着伞在寂寥的雨巷中缓缓行走,神情冷漠而凄迷。
注释
【油纸伞】传统竹骨纸面雨具,象征江南文化意象。
【丁香】落叶灌木,花紫色或白色,常喻愁思。李商隐《代赠》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句。
【彳亍(chì chù)】走走停停,步伐迟疑的样子。
【惆怅】失意伤感的情态,源自《楚辞·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创作背景
1927年创作于上海,时值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时期。戴望舒时年22岁,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将个人苦闷与时代压抑融入诗中。诗人曾自述:"那个雨巷是松江县城的一条小巷,我在那里度过整个阴郁的雨季。"
作品解析
1. 结构采用回环复沓手法,"悠长""彷徨""丁香"等词反复出现,形成音乐性韵律。
2. 意象系统由"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构成三重隐喻,暗示理想与现实的隔阂。
3. 语言融合古典诗词意境与现代白话表达,"结着愁怨"化用李璟"丁香空结雨中愁"。
4. 情感内核体现五四青年在时代夹缝中的精神困境,姑娘的消逝象征理想的幻灭。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雨巷》的艺术魅力在于将具象景物抽象为情感符号。悠长的雨巷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成为心理困境的投射。诗人通过"丁香姑娘"这一虚实相生的意象,完成了对理想人格的诗化塑造。当姑娘"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地消散,实际宣告了知识分子在黑暗时代的无力感。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获得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范文二
诗中"油纸伞"的意象值得玩味。这个传统器物在细雨中撑开的动作,既是对现实风雨的遮蔽,又构成封闭的自我空间。伞面隔绝了外界光线,使得整个场景始终笼罩在灰暗色调中。这种视觉处理与"哀怨又彷徨"的心理描写形成通感效应,完美诠释了象征主义"客观对应物"理论。伞的弧线恰似诗人蜷缩的精神姿态。
关于《雨巷》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彳亍(chì chù)、惆怅(chóu chàng)、寂寥(jì liáo)
2. 文学常识:象征诗派代表、新诗格律化探索、丁香意象的文学传承
3. 艺术特色:意象叠加、通感手法、复沓结构、虚实相生
4. 主题思想: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彳亍:__________
(2)结着愁怨:__________
答案:
(1)走走停停,步伐迟疑
(2)凝聚着忧伤哀怨的情绪
二、主旨理解
题目:"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案:象征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这种理想在现实中的不可触及。姑娘的消散暗示理想幻灭的必然性。
三、表现手法
题目:分析诗中复沓手法的运用效果。
答案:通过"悠长""彷徨""丁香"等词的重复,形成循环往复的韵律感,强化了抑郁徘徊的情绪,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四、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雨巷》与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意象运用异同。
答案:同:都选用具体物象承载抽象情感。异:戴诗意象阴郁内敛(雨巷/丁香),徐诗意象明丽飞扬(金柳/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