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余秀华《给你》原文及赏析

余秀华《给你》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9-11 11:19:02

余秀华《给你》原文及赏析

余秀华的《给你》以直白炽烈的语言,呈现了残疾女性对爱情的渴望与生命困境的对抗。诗中交织着身体的局限与精神的自由,形成强烈张力。

原文

《给你》

作者:余秀华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我要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

悲哀

告诉你母亲和女儿的区别

告诉你她忍住骨头的疼痛

却忍不住爱你

译文

我想送你一本描绘植物与农作物的书

教你分辨稻谷与杂草的不同

让你知道一株杂草在春天里

如何战战兢兢地生长

我想让你理解那个长久凝视月亮的人

心底的哀伤

告诉你母亲与女儿角色的差异

告诉你她强忍身体的痛楚

却无法停止对你的爱

注释

1. 稗子(bài zi):稻田中的恶性杂草,隐喻不被接纳的卑微存在。

2. 提心吊胆:形容稗子面临被铲除的恐惧,暗喻诗人自身的生存焦虑。

3. 孤月:象征孤独的守望,与"久久"呼应强化时间凝固感。

4. 骨头疼痛:直指诗人的脑瘫病症,将生理痛苦转化为诗意表达。

创作背景

2014年冬,余秀华在湖北钟祥农村完成此诗。彼时她因脑瘫行动受限,婚姻不幸,诗歌成为宣泄情感的出口。诗中"稗子"意象源于她常年观察田间作物,将自身命运与杂草类比。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采用重复递进式宣言,三个"告诉你"形成情感浪潮,最终落在"爱"的爆发点。

2. 语言艺术:用庄稼术语构建隐喻系统,稗子与稻子的生物性对比暗含社会对残障者的歧视。

3. 思想内核:颠覆传统情诗范式,以残缺身体诉说完整爱欲,展现生命原始的挣扎力量。

鉴赏范文

范文一:疼痛书写的诗学价值

《给你》最震撼处在于将生理疼痛转化为审美体验。"骨头疼痛"与"爱你"的并置,形成近乎残酷的浪漫。诗人用庄稼人的朴实语言,解构了传统女性诗歌的婉约框架。当她说"提心吊胆的春天"时,实则是以稗子的生存危机,隐喻边缘群体在主流社会中的艰难处境。这种将个体苦难普遍化的能力,正是现代诗歌的重要突破。

范文二:泥土中的女性宣言

余秀华的诗句散发着泥土腥气,却构建出最纯粹的精神图景。诗中"母亲和女儿的区别"实为对女性宿命的双重拷问:作为女儿承受病痛,作为母亲付出无望的爱。当她说"忍住疼痛却忍不住爱你"时,恰似用残缺身体撞开诗歌的铜墙铁壁。这种来自底层的粗粝表达,比任何精致的修辞都更接近生命的本真状态。

关于《给你》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稗子(bài zi)、提心吊胆(xīn dǎn)、孤月(gū yuè)

2. 文学常识:余秀华属于"草根诗人"代表,其创作具有自白派诗歌特征

3. 意象体系:稻子/稗子象征正统与异端,孤月象征永恒孤独

4. 艺术手法:疼痛叙事、农业意象现代转化、宣言式抒情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提心吊胆:__________

(2)忍: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极度恐惧不安

(2)强行承受

二、主旨理解

问:诗中"稗子"与"稻子"的对比有何深层含义?

答:象征残疾者与健全人的社会地位差异,揭示主流社会对边缘群体的排斥机制。

三、句子赏析

问:分析"告诉你她忍住骨头的疼痛/却忍不住爱你"的情感表达效果。

答:通过生理痛苦与情感冲动的矛盾并置,凸显爱的不可控性,使抒情具有撕裂般的真实感。

四、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余秀华《给你》与舒婷《致橡树》的爱情观差异

答案:《给你》展现残缺者的卑微之爱,强调疼痛中的奉献;《致橡树》追求平等独立的爱情,体现理想主义色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