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及赏析
本文解析唐代诗人张祜的七言绝句,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创作背景的梳理,展现早春景色的细腻描摹与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读者可从中掌握古诗鉴赏方法,理解张祜诗歌的清新风格。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张祜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街道上细雨滋润如酥油般柔滑
远望草色青青近看却似有还无
这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早春时节
远胜过皇城里烟柳笼罩的盛景
注释
【天街】指唐代长安城朱雀门大街,读音:tiān jiē
【润如酥】比喻春雨细腻温润,酥指奶油,读音:rùn rú sū
【遥看近却无】运用视觉差表现初春草芽若隐若现的特征
【绝胜】绝对超过,读音:jué shèng
【烟柳】柳絮纷飞如烟的暮春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张祜时任水部员外郎。当时韩愈(排行十八)任兵部侍郎,二人常有诗文唱和。诗中"皇都"实指东都洛阳,反映中唐时期文人雅集的风尚。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符合绝句起承转合的传统
2. 语言艺术:"润如酥"的比喻新颖贴切,"遥看近却无"体现观察入微
3. 思想内涵:通过对比早春与暮春,表达对新生事物的珍视
4. 艺术特色:白描手法与虚实相生的构图形成独特意境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七字,堪称观察自然的经典。诗人捕捉到初春青草刚萌发时的光学现象:因草芽短小稀疏,远望时视觉叠加形成绿色,近观则露出泥土本色。这种科学观察以诗意语言表达,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充满哲学意味——美好事物常需保持距离欣赏。张祜将物理学现象转化为诗歌意象,体现唐代诗人"格物致知"的创作态度。
范文二
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暗含深刻的历史隐喻。中唐时期长安屡遭战火,皇城衰败,而洛阳作为东都日渐繁盛。诗人以"烟柳满皇都"暗指昔日长安盛景,用洛阳早春的新鲜活力与之对比。这种空间意象的转换,实则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展现诗人对中兴气象的期待。张祜将政治寄托融入写景,延续了杜甫以来"以诗证史"的传统。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张祜属中唐"元和体"诗人,与韩愈、白居易同时代
2. 核心意象:天街(政治中心象征)、烟柳(暮春意象)
3. 艺术手法:比喻(润如酥)、对比(早春与暮春)
4. 情感主旨:对自然生机的赞美与惜春之情
5. 名句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体现的辩证思维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天街:__________
(2)绝胜:__________
答案:
(1)京城的主要街道
(2)完全超过
二、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润如酥"的修辞效果
答案:运用通感手法,将视觉的湿润感与触觉的柔滑感相通,形象表现春雨细密温润的特点,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感官联想。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诗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异同
答案:两诗同为早春题材,韩诗着重宏观气象描写,张诗侧重微观细节捕捉;韩诗体现儒家进取精神,张诗更具文人雅趣。二者都采用绝句形式,但韩诗工整严谨,张诗活泼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