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原文注释赏析

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原文注释赏析

时间:2025-09-06 11:45:01

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原文注释赏析

引导语:本文解析欧阳修赠别弟子徐无党的序文,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背景分析,展现宋代文人的师友情谊与立德立言的价值观。

原文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

译文

草木鸟兽作为自然之物,普通人作为凡人,生存状态虽有差异,但死亡结局相同,终将腐朽消尽。

但凡人中的圣贤之士,虽同样经历生死,却不同于草木鸟兽与庸众之处在于:其精神永不磨灭,历时愈久愈显光辉。

注释

【澌尽】sī jìn:完全消亡。"澌"通"嘶",喻生命如声音消散。

【逾远而弥存】距离越久远越显存在。化用《左传》"立德立功,虽久不废"。

【艺术手法】对比递进:先以草木众人同归腐朽铺垫,再突显圣贤精神不朽,形成强烈反差。

创作背景

皇祐五年(1053)欧阳修在颍州作。时年47岁,经历庆历新政失败后,转向文道传承。徐无党为其《新五代史》作注后南归,此文既勉励弟子,亦自明心志。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总-分-总"框架,先论生死共性,再析精神差异,最终回归立德主旨。

2. 语言特色:善用排比对比,"为物""为人""为生""为死"四组并列,强化论述节奏。

3. 思想内核:提出"三不朽"的文人价值观,强调道德文章胜过功名利禄。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文章以生死命题切入,展现欧阳修独特的生命观。通过草木、众人、圣贤的三层对比,将抽象哲理具象化。"虽死而不朽"五字如金石铿鸣,既是勉励徐无党坚守文道,亦是自述变法失败后的精神转向。文中"逾远而弥存"的递进式表达,暗含对《春秋》笔法的追慕,体现宋代士大夫以文化担当超越政治困境的智慧。

范文二

此序最动人处在于师友情怀与哲思的融合。欧阳修不落俗套地避开离愁别绪,转而探讨生命终极价值。以"腐坏澌尽"的冷峻笔调反衬精神永恒的热忱,这种张力恰恰来自庆历新政后的深刻反思。文中对"圣贤"标准的界定,实为北宋古文运动核心主张——文以载道不必待时,即便身处逆境,亦可通过立言实现不朽。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澌(sī)、逾(yú)、弥(mí)、泯(mǐn)灭

2. 文学常识:序体文特征、北宋古文运动、"三不朽"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意象解析:"草木鸟兽"象征自然法则,"圣贤"代表文化传承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

(1)澌尽:__________

(2)逾远:__________

答案:

(1)完全消失

(2)越久远

二、主旨理解

题目:文中"虽死而不朽"体现作者怎样的价值观?

答案:强调精神文化传承比肉体生命更永恒,反映宋代文人以立德立言超越生死局限的思想境界。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文与韩愈《送董邵南序》的写作手法差异

答案:欧阳修侧重哲理阐发,韩愈多用反讽暗示;本文结构严谨递进,韩文曲折含蓄,体现唐宋古文风格的演变。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的表达效果

答案:连用三个近义动词构成排比,强化生命终结的不可逆性,为后文"不朽"论张本,形成强烈反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