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什么意思全诗出处赏析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什么意思全诗出处赏析

时间:2025-09-20 09:38:01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全诗出处与赏析

《易水送别》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易水送别的场景,抒发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和对现实人生的感慨。

原文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这易水河畔告别燕太子丹,

荆轲的豪情让头发都冲冠而起。

往昔的英雄早已消逝不见,

今日的易水依旧寒凉如初。

注释

易水: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送别荆轲之地。

燕丹:燕国太子丹,曾派遣荆轲刺杀秦王。

壮士:指荆轲,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发冲冠:形容极度愤怒或激动,头发竖起顶起帽子。

没(mò):消失,死亡。

水犹寒:既写实景,又暗喻历史悲壮之气犹存。

创作背景

骆宾王生活在初唐时期,曾因直言进谏被贬。此诗作于诗人送别友人时,借古喻今,抒发怀才不遇之慨。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追忆历史,后两句转入现实,形成今昔对比。

2. 语言:凝练含蓄,"发冲冠"三字尽显壮士豪情。

3. 思想:借荆轲刺秦典故,表达对忠义之士的敬仰。

4.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历史与现实交织,余韵悠长。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诗以易水送别为切入点,通过"昔时"与"今日"的时空转换,构建出深沉的历史意境。"水犹寒"三字尤为精妙,既是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又暗含历史悲壮之气千年不散。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长河,使短短二十字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范文二

骆宾王此作最显著的特点是历史典故与现实情感的完美结合。前两句重现荆轲刺秦的悲壮场景,后两句笔锋一转,将目光拉回现实。这种今昔对照的手法,不仅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效果,更赋予易水以永恒的文化象征意义。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堪称怀古诗的典范之作。

关于《易水送别》的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七言歌行。

2. 关键字词:易水、燕丹、壮士、没、犹。

3. 典故出处:荆轲刺秦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

4. 意象意境:通过易水寒凉的意象,营造悲壮苍凉的意境。

5. 艺术手法:今昔对比、情景交融、用典自然。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没:__________

(2)犹:__________

答案:

(1)消失,死亡

(2)仍然

二、主旨理解

问:"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既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之情,又暗含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的深沉思考。

三、比较鉴赏

题目:《易水送别》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异同?

答:两首诗都借古抒怀,但骆诗通过具体历史事件抒情,陈诗则直抒胸臆;骆诗含蓄蕴藉,陈诗慷慨悲凉。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壮士发冲冠"的艺术表现力。

答:用夸张手法生动刻画荆轲的悲愤形象,"发冲冠"三字极具视觉冲击力,凸显壮士视死如归的气概。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今日水犹寒"的现实意义?

答示例:历史精神永不磨灭,英雄气概千古流传。启示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