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古诗赏析与原文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古诗赏析与原文

时间:2025-09-12 13:00:03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古诗赏析与原文

本文解析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别诗《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通过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揭示诗中蕴含的宦海沉浮之叹与真挚友情。

原文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译文

暮色中猿猴哀啼,送行的人们在江边散去,

我独自伤心,江水却依旧奔流不息。

同为被贬之臣,你的路途更加遥远,

隔着万里青山,唯见一叶孤舟。

注释

猿啼:古诗词中象征悲凉,郦道元《水经注》有"猿鸣三声泪沾裳"。

逐臣:指被贬官员,暗含政治失意之痛。

青山万里:空间夸张手法,强化贬谪之地的荒远。

孤舟:视觉意象与"逐臣"身份形成双重孤独。

创作背景

大历年间,刘长卿因刚直被贬南巴尉,友人裴郎中亦遭贬吉州。唐代吉州属岭南道,较南巴更为偏远。此诗作于二次送别时,凝聚着诗人自身贬谪体验。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前两句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转写遥想,形成时空纵深。

2. 对比艺术:"人伤心"与"水自流"的动静对照,突出主观情感与客观世界的矛盾。

3. 数字运用:"万里"与"一舟"的体量反差,强化孤独感。

4. 情感层次:由送别之悲递进至同命相怜,最终升华为对命运的沉思。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此诗以精简笔墨勾勒出唐代贬谪文学的典型情境。首句"猿啼客散"四字即构建听觉与视觉的双重苍凉,暮色中的别离更添惆怅。第二句"水自流"暗用《论语》"逝者如斯"典故,将个人伤痛置于永恒流逝的时空背景中。后两句的递进尤为精妙,从"同作逐臣"的身份认同,到"青山万里"的空间阻隔,最终聚焦于"孤舟"的微小剪影,这种大与小的强烈反差,正是中唐诗人处理政治挫折的独特美学表达。

范文二

刘长卿此作展现了五言绝句的凝练魅力。全诗未用任何典故,却通过意象并置产生多重意味。"猿啼"与"孤舟"形成听觉到视觉的转换,"伤心"与"自流"构成情感与自然的对立。第三句"君更远"三字值得玩味,既包含对友人境遇的体察,又暗含对自己相对幸运的微妙慰藉。末句的"青山"意象别有深意,在李白诗中青山多象征归隐,此处却成为阻隔的屏障,反映中唐文人被迫疏离政治中心后的心理位移。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逐臣(zhú chén,被贬官员)、猿啼(yuán tí,悲凉意象)

2. 文学常识:此诗属"贬谪诗"题材,反映中唐党争背景下的文人命运

3. 艺术手法:意象并置、数字对比、时空转换

4. 意境特征:苍凉孤寂中见深沉,体现"含蓄哀婉"的大历诗风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逐臣:__________

(2)自流:__________

答案:

(1)被贬谪的官员

(2)自然流淌(暗含不为人力所转移之意)

二、主旨理解

问:"青山万里一孤舟"如何表现诗人的情感?

答:通过空间距离的极度夸张与视觉形象的极度缩小,形成强烈反差,既表现对友人路途艰险的担忧,又暗喻自身在政治漩涡中的孤独无依。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情感差异

答案:王诗"海内存知己"展现初唐的昂扬豁达,刘诗"同作逐臣"反映中唐文人的压抑苦闷。前者重在空间阻隔的超越,后者强调政治遭遇的共鸣。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人自伤心水自流"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运用"自"字重复形成对仗,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并置,江水无情流淌反衬人之伤痛永恒,化用《论语》"逝者如斯"的典故而更显沉痛。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同作逐臣"反映的古代知识分子困境?

答案示例:揭示封建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与现实政治冲突,这种集体性的贬谪体验,构成中国文学中特殊的"贬官文化"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