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的诗TOP1:带拼音注释的咏雪名句
当小雪的微寒轻抚大地,六出飞花便悄然点缀人间。古人以诗为镜,映照出雪落无声的禅意与银装素裹的壮美。这些咏雪名句,或凝练如冰,或飘逸若絮,皆是节气与诗心碰撞的火花。让我们循着拼音的韵律,触摸千年雪韵的肌理。
1、《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鸟飞绝(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万径人踪灭(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孤舟蓑笠翁(gū zhōu suō lì wēng),
独钓寒江雪(dú diào hán jiāng xuě)。
此诗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堪称咏雪诗的巅峰之作。诗人以“千山”“万径”的绝对寂静,反衬“孤舟”“独钓”的孤绝意象,将小雪时节的清寒推向极致。蓑笠翁的形象,实为诗人自身的投射——在政治寒流中坚守精神高地。二十字中,“绝”“灭”“孤”“独”四字如冰棱刺骨,而末句“寒江雪”三字突然收束,恰似雪落寒江的瞬间凝滞,留下永恒的空白美。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唐代〕
日暮苍山远(rì mù cāng shān yuǎn),
天寒白屋贫(tiān hán bái wū pín)。
柴门闻犬吠(chái mén wén quǎn fèi),
风雪夜归人(fēng xuě yè guī rén)。
刘长卿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唐代风雪夜归的经典场景。“苍山远”与“白屋贫”形成色彩与空间的张力,暗合小雪节气天地渐寒的特征。犬吠声打破寂静,既是现实细节,更隐喻困顿中的人间温情。末句“风雪夜归人”五字,将羁旅艰辛与归家渴望凝结为永恒的剪影。诗人善用“白屋”“柴门”等质朴意象,在风雪寒夜中透出生命的热度,恰如小雪时节围炉夜话的暖意。
3、《夜雪》
白居易〔唐代〕
已讶衾枕冷(yǐ yà qīn zhěn lěng),
复见窗户明(fù jiàn chuāng hù míng)。
夜深知雪重(yè shēn zhī xuě zhòng),
时闻折竹声(shí wén zhé zhú shēng)。
白居易以“衾枕冷”“窗户明”的感官体验,构建出深夜雪落的诗意空间。诗人不直接写雪,而通过“折竹声”暗示积雪之厚,这种侧面烘托的手法,恰似小雪节气“气寒而将雪”的含蓄特征。诗中“讶”“见”“知”“闻”四组动词,形成递进的感知链条,将人对自然的细微体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平民化的诗意表达,正是白诗“老妪能解”特质的典型体现,也让小雪时节的清寒变得可触可感。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běi fēng juǎn dì bái cǎo zhé),
胡天八月即飞雪(hú tiān bā yuè jí fēi xuě)。
忽如一夜春风来(hū rú yī yè chūn fēng lái),
千树万树梨花开(qiān shù wàn shù lí huā kāi)。
岑参以边塞诗人的豪情,将胡地飞雪幻化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景。诗中“白草折”与“梨花开”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冲击,暗合小雪节气阴阳相搏的物候特征。“忽如”二字转折突兀,恰似塞外天气的变幻无常。诗人将肃杀风雪转化为烂漫春色,既展现盛唐气象的雄浑气魄,也暗喻对友人的温暖祝福。这种以壮美写严寒的手法,为咏雪诗开辟了全新的美学维度。
5、《终南望余雪》
祖咏〔唐代〕
终南阴岭秀(zhōng nán yīn lǐng xiù),
积雪浮云端(jī xuě fú yún duān)。
林表明霁色(lín biǎo míng jì sè),
城中增暮寒(chéng zhōng zēng mù hán)。
祖咏此诗开创“望雪”题材之先河。诗人远眺终南山积雪,以“浮云端”三字写出雪霁时分的空灵意境。“明霁色”与“增暮寒”的冷暖对照,精准捕捉小雪节气昼短夜长的气候特点。全诗二十字犹如水墨册页,近景的城郭暮寒与远景的岭雪霁色相互映衬,构成“咫尺万里”的空间美学。这种对雪后光影的敏锐把握,展现出唐代山水诗“以形写神”的艺术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