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小寒节气诗精选:8首古诗描写隆冬时节

小寒节气诗精选:8首古诗描写隆冬时节

时间:2025-09-17 15:00:02

小寒节气诗精选:8首古诗描写隆冬时节

小寒的霜风掠过枯枝,天地便以最凛冽的笔触勾勒出冬的筋骨。古人以诗心映照节令,将砭骨的寒意化作墨香,在纸端凝结成跨越千年的温度。这八首诗篇,或写驿路梅花,或描寒江独钓,皆是文人对隆冬最深情的凝视。

1、《小寒》

元稹〔唐代〕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元稹此诗以物候变迁为经纬,编织出小寒时节的生态图卷。首联"大吕"对应十二月律,暗合《礼记·月令》记载;欢鹊筑巢的细节,源自《淮南子》"鹊始巢"的节气特征。诗中霜鹰北向、野雉隐茅的意象,既是对《逸周书》"雁北乡,鹊始巢"的化用,又赋予严冬以动态生机。尾联"春冬正月交"揭示小寒作为冬春过渡节点的特殊地位,诗人以理学家般的敏锐,捕捉到寒意中潜伏的春讯。

2、《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唐代〕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晚年漂泊湖南时所作,将小寒食节的清冷与人生暮年的苍凉双重叠加。诗中"强饮""萧条"的自我描摹,与轻鸥戏蝶的灵动形成强烈反差,暗藏《楚辞》"餐菊饮露"的孤高意象。"春水船如天上坐"化用《庄子·列御寇》"泛若不系之舟",以道家逍遥反衬现实困顿。末句北望长安的视角,延续了《哀江头》"黄昏胡骑尘满城"的忧国情怀,使节气诗升华为时代注脚。

3、《早发竹下》

范成大〔宋代〕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范成大以画家手笔勾勒皖南冬晓,全诗贯彻"活法"诗论。首句"破小寒"的"破"字,承袭黄庭坚"快阁东西倚晚晴"的炼字传统,赋予节气以动态张力。中二联对仗暗含沈约"四声八病"理论,雾之"薄轻"与山之"重叠"形成质感对比,炊烟"直"、溪水"弯"构成几何美感。末句化用《诗经·小雅》"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意境,将《礼记·月令》记载的"东风解冻"征兆,转化为诗人与自然的默契交流。

4、《小寒》

陆游〔宋代〕

夜长稚子添书课,霜近衰翁忆醉乡。

尽道吴中时节晚,菊花犹有傲霜枝。

陆游以截句形式浓缩小寒时空,展现宋诗理趣。"夜长稚子"句暗用《颜氏家训》"夜觉晓非"典故,将冬至后的自然现象转化为耕读传家的生活图景。后联突发奇想,以晚菊傲霜呼应《楚辞》"春兰兮秋菊"的比德传统,更暗合苏轼《赠刘景文》"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士人风骨。全诗通过书课、醉乡、霜菊三个意象的并置,完成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寒,十二月节"的文学重构。

5、《小寒十二月节》

元稹〔唐代〕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此诗与前录元稹作品虽同题而异文,展现唐诗格律的灵活多变。诗中"霜鹰北首"意象源自《周易·渐卦》"鸿渐于陆"的爻辞,暗喻君子进退之道。"衔紫"细节可能受到《吕氏春秋》"季冬之月,雁北乡"记载的启发,将天文现象诗意化。尾联"春冬交"的哲学思考,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智慧形成互文,体现中唐文人融汇儒道的思想特征。

6、《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宋代〕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范成大借木芙蓉写羁旅情怀,创造性地将《楚辞》"芙蓉始发"意象移植至冬季。"破小寒"的拟人笔法,延续了梅尧臣"老树著花无丑枝"的咏物传统,而"青女"(霜神)典故出自《淮南子》,与李商隐《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形成时空对话。后联"愁红怨绿"反用温庭筠"愁红带露空"句意,展现宋诗"以故为新"的特质,使小寒时节的萧瑟焕发倔强生机。

7、《驻舆遣人寻访后山陈德方家》

黄庭坚〔宋代〕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后山。

黄庭坚此作将小寒气象与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理论完美结合。首句"江雨蒙蒙"化用韦应物"楚江微雨里"意境,而"五老"(庐山峰名)的拟人处理,则源自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的经典意象。后联"云横栈"暗含《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的险峻感,末句"望后山"的往复视角,既实践了《潜溪诗眼》"夺胎换骨"的创作主张,又赋予节气诗以哲思深度。

8、《蜡梅香》

喻陟〔宋代〕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

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

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

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

喻陟此词以化工之笔写小寒梅韵,上片"锦里轻阴"暗指成都地理,呼应《华阳国志》"锦江织锦"的典故。"浅苞纤蕊"的观察精度,可见宋代《梅谱》专著的影响。下片"陇头人"用陆凯"折梅逢驿使"典故,将《荆州记》的南朝故事与节气物候绾合。全词贯彻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在《武林旧事》记载的"禁中赏梅"习俗背景下,完成对《离骚》"香草美人"传统的词体转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