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雨水诗精选
当雨水时节悄然降临,天地间便弥漫着湿润的生机。古人以诗笔捕捉这一刻的灵韵,将雨丝风片化为永恒的文字。这些诗篇不仅记录着物候变迁,更承载着文人墨客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感悟。让我们循着诗行,走进那氤氲着水汽的古典时空。
1、《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诗人以细腻笔触描绘春雨润泽万物的过程,"知时节"三字道出雨水节气与农事的紧密联系。"潜"、"润"二字将春雨拟人化,体现其温柔特质。尾联"红湿"、"花重"的意象,既展现雨后花朵的娇艳欲滴,又暗含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期盼。全诗不着一个"喜"字,却处处流露欣喜之情,堪称雨水诗中的神品。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此诗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赠诗,写于长庆三年(823年)早春。首句"润如酥"的比喻新颖绝妙,既写出春雨的细密柔和,又暗示其对大地的滋养功效。次句捕捉早春草色若隐若现的特征,与雨水节气"草木萌动"的物候精准对应。后两句以议论入诗,通过对比突出早春景色的独特魅力。诗人将对友人的情谊与对自然的感悟融为一体,展现出唐代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3、《渔歌子》
张志和〔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描绘江南雨水时节的渔隐生活。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等意象构成典型的江南春景图,"鳜鱼肥"三字点明雨水节气鱼群洄游的特征。后两句写渔父形象,青箬笠、绿蓑衣的色彩对比鲜明,与烟雨朦胧的背景相映成趣。"不须归"三字透露出隐逸之乐,展现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全词语言清丽,意境空灵,堪称"诗中有画"的典范。
4、《江南春》
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诗以宏阔视角展现江南雨水时节的独特风韵。前两句用"莺啼"、"绿映红"等意象渲染春意盎然之景,后两句笔锋一转,将视线投向烟雨中的古寺楼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并置,通过"四百八十寺"的夸张数字,暗示历史沧桑。"烟雨"既是雨水节气的典型天气,又构成朦胧的诗意空间,使全诗在明丽中透着淡淡的感伤,体现杜牧"俊爽"与"含蓄"并存的诗风。
5、《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宋代〕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此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陆游在临安等候召见时。诗中"听春雨"、"卖杏花"的细节,生动呈现雨水节气后春意渐浓的景象。"矮纸作草"、"晴窗分茶"的闲适描写,反衬出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尾联"清明可到家"的期盼,暗含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全诗将节气物候与人生感悟交织,在清新自然的笔调中,蕴含着深沉的家国之思,体现陆游诗"雄浑"与"细腻"并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