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古诗精选
当北风裹挟霜刃划破岁末的寂静,小寒便以最凛冽的笔触在天地间题诗。古人将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的微阳萌动时节,凝练成墨色苍茫的诗行。这些诗篇或写驿梅惊雪,或记孤馆寒灯,在滴水成冰的节气里,始终流淌着对春信的笃定守望。
1、《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唐代〕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此诗作于杜甫漂泊湖湘的晚年,小寒食节的冷寂与诗人暮年的萧瑟相互映照。首联“强饮”“鹖冠”勾勒出穷愁潦倒的自我形象,而“春水船如天上坐”却以超逸笔法将寒舟幻化为云中仙槎。蝶鸥的轻盈与“愁看长安”的沉郁形成张力,暗藏对唐王朝衰落的忧思。诗中“寒”字既是节气实指,更是人生况味的隐喻,杜甫以节气为镜,照见个体命运与家国兴衰的双重投影。
2、《早发竹下》
范成大〔宋代〕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范成大此诗展现南宋士大夫的小寒雅趣。开篇“破小寒”三字如金石铿鸣,将晨起踏青的意气与节气寒意对撞。中二联以“薄薄轻轻”对“重重叠叠”,用叠词摹写山雾的层次感,炊烟与溪水的曲线更暗合书法笔意。末句“有情无思”四字精妙,既写禽鸟迎客的天真,又暗含诗人对自然法则的哲思。全诗将小寒时节的清冷转化为文人审美的愉悦,体现宋诗理趣与画意的完美融合。
3、《小寒》
元稹〔唐代〕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元稹此诗堪称唐代节气诗的典范。前六句工笔描绘小寒三候:鹊巢、雉鸲、雁北的物候特征,用“拾食”“衔紫”等动态词赋予鸟兽灵性。尾联“严凝切”与“春冬交”揭示节气辩证哲学,寒极而春萌的天地节律跃然纸上。诗中“大吕”律吕之称与“正月”历法之指,彰显唐人将天文、音律、物候融通的宏大时空观,比单纯写景更显文化厚度。
4、《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
黄庭坚〔宋代〕
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
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
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
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颍水湄。
黄庭坚在小寒时节寻访隐士,写下这首充满禅意的诗作。“梅花岭”与“万壑千岩”构成冷艳与雄浑的视觉交响,“泛宅行”用《庄子》典故暗示精神漂泊。后四句虚实相生,湖山倒影与居士结庐的意象,暗喻小寒时节万物敛藏中的生命蛰伏。诗人以节气为引,将寻友过程升华为对隐逸文化的追慕,展现宋人“外枯中膏”的美学追求。
5、《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宋代〕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范成大借木芙蓉写小寒节气中的生命韧性。首句“破”字石破天惊,将花朵对抗严寒的意志拟人化。“花心客心”的类比,暗含贬谪文人的身世之叹。后两句用“青女”(霜神)典故,却反写花朵不作愁怨之态,体现宋人“格物”精神——在节气严酷中观察生命的高贵。此诗以物写人,将小寒的物理特性转化为士大夫的精神隐喻,堪称咏物节气诗的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