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小雪节气唯美诗句精选

小雪节气唯美诗句精选

时间:2025-09-10 13:35:01

小雪节气唯美诗句精选

小雪的微光掠过枯枝,天地便披上一层薄纱般的诗意。古人以墨为雪,将节气的清冷与温存凝于笔端,那些穿越时空的诗句,既有对物候的敏锐捕捉,亦藏着文人骨子里的风雅。此刻撷取几片诗雪,看它们如何映照千年前的节气之美。

1、《小雪》

戴叔伦〔唐代〕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戴叔伦此作以简淡笔墨勾勒小雪节气特有的轻盈感。首句“花雪随风”将雪比作飞花,暗合《世说新语》中“柳絮因风起”的典故,赋予雪以动态美感。诗人独坐书窗的剪影,与窗外纷飞的雪片形成静动对照,“一片飞来一片寒”的递进式描写,既写实又传神,寒意仿佛穿透纸背。唐代文人常以节气为媒介寄托孤寂,此诗末二句正是这种“节气心境”的典型体现,寒雪与愁思在窗棂内外交织成趣。

2、《夜泊荆溪》

陈羽〔唐代〕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微。夜寒更觉船窗漏,风定犹闻渔火稀。

陈羽选取荆溪夜泊的横断面,展现小雪时节江南水乡的萧瑟之美。诗中“芦叶暗”与“鹤声微”形成视听通感,芦苇枯黄与鹤唳清冷恰是小雪物候的典型意象。后联“船窗漏”的细节尤为精妙,既指船窗缝隙透入的寒气,又暗喻时间如沙漏般流逝。渔火在风定后愈显稀疏,这种以少胜多的笔法,与南宋马远“残山剩水”的构图理念异曲同工,将节气特有的疏朗空寂推向极致。

3、《问刘十九》

白居易〔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看似简单的邀饮诗,实为小雪节气的绝妙注脚。白居易以“绿蚁”形容酒面浮沫,用“红泥”描摹火炉色泽,在灰白为主的冬季调色盘中点染出温暖亮色。“天欲雪”三字精准捕捉小雪前后阴云低垂的特质,未雪而寒的先兆,正需酒炉驱散。全诗未提节气却处处呼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小雪“虹藏不见,天气上升”的记载,以家常语写就的邀请函里,藏着唐人最生动的节气生活史。

4、《小雪日戏题绝句》

张登〔唐代〕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张登此诗打破北方对小雪的刻板印象,展现岭南独特的节气风貌。刺梧青绿、木槿绽放的异象,与《礼记·月令》记载的“小雪而物咸成”形成有趣反差。诗人以“炎洲雨露”暗指岭南地理特性,揭示中国幅员辽阔导致的物候差异。这种对节气地域性的观察,在唐诗中颇为罕见,既延续了《南方草木状》的博物传统,又以戏谑口吻解构了中原中心主义的节气认知,堪称唐代气候诗歌的另类标本。

5、《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其一》

黄庭坚〔宋代〕

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

黄庭坚以理学家的缜密观察雪后生态,诗中“润到竹根”“暖开蔬甲”二句,暗合《齐民要术》中“小雪而收种”的农事经验。将雪水浸润与蔬笋生长相联系,展现宋人“格物致知”的思维特点。更妙在“不共寒”三字,既指晴雪消融后的温度变化,又隐喻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这种将节气物候与心性修养相结合的写法,体现了宋代文人“观天地生物气象”的哲学追求,小雪在此已不仅是时间节点,更成为心灵修行的契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