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古文】《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古文】《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11-20 16:03:25

【古文】《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是儒家经典中描绘理想社会的篇章。本文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解析,系统阐述“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为理解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提供完整视角。

原文

《大道之行也》

(先秦)《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贤能之人,讲究诚信,维护和睦。

因此人们不只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

使老年人有归宿,壮年人有作为,儿童能成长。

鳏夫、寡妇、孤儿、独老、残疾者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财物厌恶被浪费,但不一定藏于己有;

力气厌恶不出于自身,但不一定为自己。

因此阴谋诡计不会兴起,盗窃乱贼不会出现。

所以外门不用关闭,这就是大同世界。

注释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最高政治理想。"大"读dà,意为根本。

【天下为公】"为"读wéi,表示归属。此句奠定全篇基调,与"家天下"形成对比。

【讲信修睦】"修"指培养。通过诚信构建社会和谐,体现儒家伦理观。

【矜寡孤独】"矜"通"鳏",读guān。四类弱势群体的并称,反映周代社会救济思想。

【谋闭】"闭"指杜绝。用否定句式强化理想社会的治安状态。

创作背景

该篇成书于战国晚期,收录于《礼记》。《礼运》篇集中体现儒家对三代之治的追慕,借孔子与言偃的对话展开。时值周室衰微、诸侯兼并,作者通过构建大同蓝图,批判现实战乱,寄托对安定社会的向往。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总-分-总"框架,先提出"天下为公"总纲,后分述各阶层生存状态,最终以"大同"作结。

2. 语言艺术:善用排比句式,"不独...不独...""有所...有所..."的重复强化了韵律感。

3. 思想内核:将伦理道德(信、睦)与社会制度(选贤、分归)结合,形成完整的理想社会模型。

4. 表现手法:通过"外户不闭"的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展现太平景象。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礼运》篇的大同理想,代表儒家政治哲学的巅峰。文中"货恶其弃于地"与"力恶其不出于身"的表述,既反对资源浪费,又强调劳动自觉,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暗合。作者刻意将"为己"与"为公"对立,通过双重否定(不必...不必...)凸显集体主义价值观。这种经济伦理思想,比西方乌托邦著作早诞生两千年。

范文二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一句,展现儒家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与《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相呼应,但更强调制度性保障。文中"男有分,女有归"的性别分工,需辩证看待:既反映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也暗含封建性别观。值得注意的是,全文未提及君主权力,这种去中心化的社会治理构想,在专制时代具有突破性。

关于《大道之行也》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出自《礼记·礼运》,反映儒家大同理想,与《桃花源记》并称中国古代乌托邦文学双璧。

【重点字词】与(jǔ,通"举")、矜(guān)、分(fèn,职分)、谋闭(móu bì)。

【核心意象】"外户不闭"成为太平盛世的经典符号,常见于后世谏议文书。

【思想体系】融合《论语》"仁"学与《孟子》"仁政"说,构成儒家政治理想的完整表述。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讲信修睦:__________

(2)男有分:__________

答案:

(1)培养和睦关系

(2)男子有职业

解析:"修"需联系"修身"等用法理解;"分"指社会分工。

二、主旨理解

题目:"天下为公"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

答案:成为反对专制统治的理论武器,孙中山曾题写"天下为公"作为革命纲领,影响近代民主革命。

解析:需结合历史进程分析思想传承。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的社会理想差异。

答案:前者强调制度建构与道德教化,后者侧重自然经济与避世心态;儒家理想具有入世性,道家理想体现隐逸特征。

解析:需从学派背景切入分析。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故外户而不闭"的表达效果。

答案:以具体生活场景收束全篇,用门户开放的细节印证太平景象,使抽象理念具象化。

解析:细节描写是先秦散文常用手法。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本文观点看待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示例:文中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现代福利思想相通;"选贤与能"理念可引申为公务员选拔制度。

解析:需注意古今社会形态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