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与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与赏析

时间:2025-08-24 09:30:02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与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代表作,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羁旅天涯的孤寂与苍凉,被誉为"秋思之祖"。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等多角度解析这首小令的艺术魅力。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干枯的藤蔓缠绕着老树,黄昏时乌鸦在枝头啼叫。

小桥下溪水潺潺,岸边散落着几户人家。

古老的道路上,西风萧瑟,一匹瘦马踽踽独行。

夕阳渐渐西沉,

肝肠寸断的游子仍漂泊在遥远的天涯。

注释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鸦,读作yā。

古道: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秋风。

断肠人:形容极度悲伤的游子。

天涯:极远的地方。

创作背景

马致远生活在元代初期,汉族文人地位低下。这首小令作于作者漂泊江南期间,通过萧瑟秋景的描绘,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与羁旅愁思。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采用"鼎足对"形式,前三句每句三组意象并列,后两句点明主旨。

2. 语言高度凝练,全曲仅28字却包含10个意象,无一动词而意境全出。

3. 艺术上运用白描手法,以景衬情,通过萧索秋景烘托游子孤寂。

4. 思想内涵上,既是个人的羁旅抒怀,也暗含时代背景下文人的普遍苦闷。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小令最显著的特点是意象的密集组合。前三句连续铺排九种景物,看似随意罗列,实则经过精心选择。"枯藤""老树""昏鸦"构成衰败的意象群,"小桥""流水""人家"却透出温馨,而"古道""西风""瘦马"又回归苍凉。这种冷暖色调的交替,恰如游子矛盾的心绪。末句"断肠人在天涯"如画龙点睛,将前面所有意象统摄为抒情载体。

范文二

马致远以画家般的笔触构建秋景图卷。全曲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意象都是情感的密码。"瘦马"二字尤为精妙,既写马瘦,更暗示人瘦;"西风"不仅是自然风物,更是人生际遇的象征。最妙的是"夕阳西下"的时空定格,使画面具有了电影般的动态感。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境界。

关于《天净沙·秋思》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昏鸦(yā)、古道、断肠人

文学常识:马致远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秋思之祖"的称号由来

艺术特色:白描手法、意象叠加、情景交融

意境分析:萧瑟苍凉的秋景与孤寂惆怅的羁旅情怀

名句鉴赏:"枯藤老树昏鸦"的意象组合艺术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曲中的意思:

(1)昏鸦:__________

(2)断肠人:__________

答案:

(1)黄昏时的乌鸦

(2)形容极度悲伤的游子

二、主旨理解

问:这首小令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羁旅愁思?

答: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萧瑟意象,与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形成对比,突出游子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三、艺术手法

问:分析"小桥流水人家"在全曲中的作用?

答:此句在萧瑟秋景中插入温馨画面,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游子无家可归的悲凉,形成强烈的艺术张力。

四、句子赏析

问: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妙处。

答:这两句点明时间和人物,将前面所有意象统摄为抒情载体。"断肠人"直抒胸臆,"天涯"强调空间距离,使羁旅愁思达到顶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