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李白《蜀道难》原文与赏析

李白《蜀道难》原文与赏析

时间:2025-08-24 11:00:02

李白《蜀道难》原文与赏析

本文解析盛唐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鉴赏,展现其雄奇奔放的艺术风格与对蜀地险峻的深刻描绘。

原文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译文

哎呀呀,多么高峻险恶!

蜀道难行,比登上青天还难。

蚕丛和鱼凫两位古蜀王,开国的年代多么遥远。

从那以来四万八千年,蜀地未与秦地互通人烟。

西面太白山只有飞鸟能过,直到峨眉山巅。

地崩山裂壮士牺牲,才凿出天梯石栈相连。

注释

【噫吁嚱】感叹词,读作yī xū xī,表惊叹。

【蚕丛及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位开国君主。

【四万八千岁】虚指,极言年代久远。

【鸟道】形容山路狭窄,仅容飞鸟通过。

【天梯石栈】指人工开凿的栈道,如天梯般险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初入长安时期,借蜀道艰险暗喻仕途坎坷。唐代蜀地交通闭塞,栈道险绝,成为诗人抒发豪情的载体。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采用乐府旧题,三部分层层递进,由历史传说转入现实险境。

2. 语言夸张奇崛,"难于上青天"的比喻成为千古名句。

3. 艺术上融合神话、历史与现实,创造雄奇壮美的意境。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蜀道难》最动人处在于将地理险阻升华为精神象征。开篇连用三个感叹词,如异峰突起。诗人笔下的蜀道不仅是地理存在,更是人生困境的隐喻。通过"地崩山摧"的传说,赋予自然景观悲壮的历史厚重感。这种将神话与现实交织的手法,正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典型体现。

范文二

李白在诗中展现了惊人的空间想象力。从"太白鸟道"到"峨眉巅",构建出垂直的险峻图景。"天梯石栈"的意象既写实又夸张,把人工开凿的栈道比作登天阶梯。这种空间夸张不仅强化了蜀道之险,更暗含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全诗节奏急促,如蜀道九曲回肠,语言张力与内容高度统一。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乐府旧题、浪漫主义风格

2. 重点字词:噫吁嚱(yī xū xī)、凫(fú)、栈(zhàn)

3. 艺术特色:夸张手法、神话运用、句式变化

4. 思想内涵:仕途隐喻、人生困境的象征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危乎高哉:__________

(2)横绝:__________

答案:

(1)高耸险峻的样子

(2)横越

二、主旨理解

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以夸张手法总写蜀道艰险,成为贯穿全篇的主题句。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蜀道难》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抒情方式差异

答案:李白诗直抒胸臆,气势磅礴;王维诗含蓄委婉,情景交融。前者重主观宣泄,后者重客观描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