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原文与赏析
本文解析杜甫晚年名作《江南逢李龟年》,通过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展现安史之乱后诗人与乐师李龟年重逢的沧桑感慨,揭示诗中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历史镜像。
原文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府里常与您相见,在崔九堂前多次聆听您的歌声。
如今江南风光正美,却在落花纷飞的时节与您重逢。
注释
岐王:唐玄宗弟李范,封岐王,好结交文士。
崔九:殿中监崔涤,排行第九,玄宗宠臣。
落花时节:既指暮春实景,亦隐喻唐朝由盛转衰。
艺术表现:前两句以“寻常”“几度”铺陈往昔繁华,后两句以“好风景”反衬乱世悲凉,反差中见沉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漂泊潭州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杜甫与之重逢。两人曾同处盛唐宫廷文化圈,今昔对比折射时代巨变。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追忆,后两句写实,四句浓缩四十年沧桑。
2. 语言:平白如话,“寻常”“几度”暗含无尽唏嘘。
3. 意象:“落花”既是自然时序,亦象征人才凋零、盛世终结。
4. 情感:表面写重逢之喜,实则抒“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悲。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此诗以个人际遇写时代悲剧。岐王宅、崔九堂代表盛唐文化巅峰,而江南重逢时,昔日宫廷乐师已成江湖艺人。“落花时节”四字举重若轻,将个人飘零与国运衰微融为一体。杜甫不直言感伤,而让读者从“好风景”与“又逢君”的矛盾中体味深悲,此乃沉郁顿挫之极致。
范文二
诗中隐藏着双重时空的对话。前两句的繁华记忆与后两句的凄凉现实形成蒙太奇式拼接。李龟年的身影成为盛唐文化的活化石,而“落花”意象则暗示文明的周期性凋谢。杜甫以史家笔法写诗,二十八字堪比一部微缩的《开元天宝遗事》,其艺术概括力令人叹服。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杜甫“诗史”称号,此诗为七言绝句。
关键字词:岐王(qí wáng)、崔九(cuī jiǔ)、落花时节(luò huā shí jié)。
意象意境:“落花”象征衰败,全诗以乐景写哀情。
知识全解:安史之乱对唐代文化的摧毁,杜甫晚年漂泊经历。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寻常”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经常、平常。
解析:此处强调当年相见之频繁,反衬后文重逢之珍贵。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情感内涵。
答案:表面写春日重逢之喜,实则寄托对盛唐消逝的哀恸,体现诗人“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解析:需结合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理解“落花”的象征意义。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此诗与白居易《琵琶行》在表现艺人命运上的异同。
答案:同:均通过艺人变迁反映时代悲剧;异:杜甫含蓄凝练,白诗铺叙详实。杜诗重在历史反思,白诗突出身世共鸣。
解析:比较时需注意体裁差异(绝句vs长篇歌行)对表现手法的影响。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修辞作用。
答案:以明媚春光反衬乱世飘零,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的痛感。
解析:反衬手法是杜甫晚期诗歌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