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光未然《黄河颂》原文及赏析

光未然《黄河颂》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9-14 11:38:01

光未然《黄河颂》原文及赏析

《黄河颂》是诗人光未然于抗战时期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以黄河为意象,歌颂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本文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部经典作品。

原文

《黄河颂》

作者:光未然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译文

啊,朋友!

黄河用它雄伟的气势,

奔腾在亚洲大地;

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崇高而不可摧毁!

此刻,我们面对黄河,

献上这首颂歌。

注释

"英雄的气魄":黄河的壮阔气势,拟人化手法赋予其民族抗争的象征意义。

"亚洲的原野":点明地理空间,强调黄河作为中华文明摇篮的地位。

"伟大而又坚强":直抒胸臆,揭示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

修辞分析:开篇呼告句式增强感染力,"啊"字抒情强烈,破折号强化情感递进。

创作背景

1939年1月,光未然在陕北壶口瀑布附近目睹黄河壮景,时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诗人受冼星海邀约创作组诗,旨在激发民众抗战决心。作品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成为抗战文艺代表作。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阶梯式诗行排列,视觉上形成黄河奔流之势,朗诵时产生节奏张力。

2. 意象运用:将自然河流升华为精神图腾,"黄河"既是地理实体,更是民族命运的隐喻。

3. 语言特色:善用排比与反复,"啊!黄河!"三次咏叹构成情感高潮,具有交响乐般的复调效果。

4. 思想内涵:突破个体抒情局限,实现集体意志的艺术表达,开创了政治抒情诗的新范式。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黄河颂》最显著的艺术成就在于空间意象的立体构建。诗人以"望黄河"的视角展开,从"昆仑山下"到"黄海之滨",形成东西走向的地理轴线;"金涛澎湃"与"浊流宛转"则构成垂直空间的对位。这种多维度的空间叙事,使黄河成为承载民族历史的流动载体。在抗战语境下,这种空间书写具有战略防御的象征意味,暗合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地理空间思想。

范文二

光未然对黄河声响系统的描写独具匠心。"掀起万丈狂澜"的视觉冲击与"咆哮万里"的听觉震撼相互强化,形成通感艺术效果。值得注意"笑"字的特殊用法——"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这里的拟人化描写超越了传统黄河意象的悲壮色彩,赋予其历史见证者的智者形象。这种创新处理,使自然意象获得了人文精神的深度,为后来的《黄河大合唱》音乐创作提供了文学蓝本。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注音:澎湃(péng pài) 狂澜(kuáng lán) 哺育(bǔ yù)

2. 文学常识: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冼星海合作完成《黄河大合唱》共八乐章

3. 艺术手法:阶梯式诗行、呼告修辞、通感运用

4. 意象体系:黄河作为民族精神/文化根源/抗争力量的复合象征

5. 历史关联:作品与延安文艺座谈会"民族形式"讨论的内在联系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气魄:__________

(2)扮演:__________

答案:

(1)雄伟的气势

(2)发生、上演

解析:注意诗歌语言的特殊性,"扮演"在此处为比喻用法。

二、主旨理解

题目:"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对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的礼赞,以及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解析:联系1939年抗战背景理解"坚强"的特殊历史内涵。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黄河颂》与李白《将进酒》中黄河意象的差异。

答案:李白笔下的黄河是时间流逝的象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重在个体生命感悟;光未然则将黄河塑造成集体抗争的精神图腾,突出民族存亡的时代主题。

解析:注意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在意象处理上的本质区别。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将黄河文明史浓缩为时空意象,"五千年"与"发源"形成历史纵深感,用地理实体承载文化记忆,体现史诗性抒情的特点。

解析:注意数字在诗歌中的象征功能。

五、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黄河颂》谈谈文艺作品如何表现民族精神。

答案示例:可通过自然意象的人格化处理,将地理特征转化为精神符号;运用集体记忆元素(如"古国文化")构建文化认同;在形式创新中体现时代精神(如阶梯式诗行)。

解析:需从意象选择、形式创新、历史语境三个维度展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