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代表作,以壮怀激烈的笔触抒写家国情怀,展现了词人誓死报国的赤胆忠心。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解析这首千古绝唱。
原文
满江红·怒发冲冠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愤怒得头发竖起冲开冠帽,倚靠栏杆时,骤雨初停。
抬头远望,对着苍天高声呼喊,胸中壮志如烈火燃烧。
三十年功名如同尘土般微不足道,八千里征程唯有云月相伴。
切莫虚度光阴,等到白发苍苍时徒然悔恨。
靖康年间的国耻尚未洗雪。
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平息!
我要驾战车,直捣贺兰山敌营。
壮志凌云时,恨不得生食敌寇之肉;谈笑间,渴饮敌人鲜血。
待我重整山河,再向君王复命!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极度愤怒,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十功名尘与土:岳飞时年三十余岁,自谦功名微不足道。
贺兰山:借指金国腹地,非实指宁夏贺兰山。
胡虏、匈奴:代指金兵,凸显对侵略者的痛恨。
朝天阙:指向皇帝复命,体现忠君报国之志。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1136年,岳飞率军北伐途中。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金兵占据中原,靖康之耻未雪。岳飞心怀收复河山之志,却屡遭主和派阻挠,词中激愤与豪情交织。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阕抒写壮志未酬的悲愤,下阕表达雪耻复仇的决心,层次分明。
2. 语言:动词“怒”“啸”“踏”“餐”“饮”铿锵有力,凸显英雄气概。
3. 思想: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结合,体现儒家“舍生取义”精神。
4. 艺术特色:夸张手法(如“饥餐胡虏肉”)强化情感,意象雄浑壮阔。
鉴赏范文
范文一:英雄气概的极致抒写
《满江红》最动人处在于其喷薄而出的英雄气。岳飞以“怒发冲冠”开篇,瞬间将情绪推向高潮。词中“尘与土”“云和月”的对比,既显功名之轻,又见征程之艰。下阕“饥餐胡虏肉”二句虽显粗犷,却真实反映了宋人对金兵的切齿之恨。全词如战鼓雷鸣,至今读来仍令人血脉贲张。
范文二:忠义精神的时代回响
这首词是南宋主战派的精神宣言。岳飞将“靖康耻”与“臣子恨”并提,揭示个人悲愤的根源在于国仇。末句“朝天阙”看似忠君,实则以收复山河为终极目标。清代学者顾炎武评此词“字字血泪”,正因它超越了个人抒情,成为民族气节的象征。词中激越的情感和恢弘的意境,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阳刚之美。
关于《满江红》的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与读音:冠(guān)、啸(xiào)、靖(jìng)康、阙(què)。
2. 文学常识:岳飞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词风属豪放派。
3. 意象意境:“潇潇雨”渲染悲凉氛围,“贺兰山”象征敌境。
4. 名句理解:“莫等闲”句体现珍惜时光、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凭栏处:__________
(2)等闲:__________
答案:
(1)倚靠栏杆
(2)轻易,随便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抒发了词人誓死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体现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岳飞《满江红》与辛弃疾《破阵子》的爱国情感异同。
答案:同:均表达抗金报国之志。异:岳飞词更显悲壮急切,辛词则多壮志难酬的沉郁。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谈谈对当代青年责任的认识。
答案示例:当代青年应珍惜韶华,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避免虚度光阴的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