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游山西村》原文及赏析
《游山西村》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田园诗,描绘了乡村风光与淳朴人情,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本文将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与艺术魅力。
原文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嘲笑农家腊月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备足鸡肉猪肉款待客人。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色深绿、花色明艳处又出现一个村庄。
箫声鼓声此起彼伏,春社祭祀的日子临近,村民衣着简朴,古风犹存。
若今后还能趁着月色闲游,我将随时拄杖轻叩柴门。
注释
腊酒浑:腊月酿造的酒,因过滤不净显得浑浊。浑(hún),浑浊。
足鸡豚:备足鸡肉猪肉。豚(tún),小猪,泛指猪肉。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鲜艳,形容景色突然明朗。
春社:古代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节日,祈求丰收。
闲乘月:趁着月色悠闲漫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陆游因支持抗金被罢官,闲居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诗中描绘的山西村,实为诗人对理想化田园生活的寄托,暗含对官场倾轧的厌倦。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议论,层次分明。
2. 语言:质朴自然,“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成为千古名句。
3. 思想:表面写田园之乐,实则暗喻人生困境中亦存转机。
4. 艺术特色:白描手法与哲理结合,虚实相生。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游山西村》以简练笔墨勾勒出南宋乡村的风物人情。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以反诘开篇,凸显诗人对淳朴民风的珍视。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二句,既是写景,亦暗含人生绝处逢生的哲理,成为后世传诵的励志名言。尾联“闲乘月”“夜叩门”的想象,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永久向往。
范文二
陆游此诗最动人处在于将哲理融于日常。诗中“柳暗花明”的转折,不仅描绘了江南丘陵地貌的典型特征,更以意象叠加形成视觉冲击。春社的箫鼓声与简朴衣冠,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民俗画卷。全诗在写实中注入超脱意味,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精神亮度。
关于《游山西村》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腊酒浑(hún)、豚(tún)、春社、柳暗花明。
2. 文学常识:陆游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此诗属七言律诗。
3. 意象意境:“山重水复”象征人生困境,“柳暗花明”喻示希望。
4. 知识全解:春社为古代农事祭祀活动,反映农耕文明特色。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腊酒浑:__________
(2)足鸡豚:__________
答案:
(1)腊月酿造的酒,因未过滤显得浑浊。
(2)备足鸡肉和猪肉。
二、主旨理解
题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答案:说明在困境中坚持探索,往往会出现转机,蕴含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箫鼓追随春社近”的艺术表现。
答案:通过听觉描写展现乡村民俗的生动场景,“追随”一词动态化呈现祭祀活动的热烈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