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余光中《散步》原文及赏析

余光中《散步》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9-03 12:30:02

余光中《散步》原文及赏析

本文围绕余光中现代诗《散步》展开,解析其语言艺术与生命哲思,包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多角度鉴赏,适合文学爱好者与备考学生研读。

《散步》原文

作者:余光中

拾级而下的红砖道

在雨后格外温柔

像一段低音的旋律

缓缓沉入黄昏的咽喉

我们并肩走着

两把伞界开薄暮

你的裙角不时

轻轻扬起,轻轻

拂过我的膝头

译文

雨后湿润的红砖台阶

显得格外温软柔和

如同大提琴的低声吟唱

渐渐融入暮色深处

我们紧靠着前行

两把伞划开朦胧暮光

你飞扬的裙摆

一次次轻盈掠过

触碰我的膝盖

注释

【拾级】shè jí 逐级登阶,诗中反用为下行。

【低音乐句】以听觉比喻触觉,通感手法表现砖道质感。

【咽喉】yān hóu 暮色如生命体般具有吞噬感,拟人化修辞。

【界开】jiè kāi 伞骨分割空间,暗示亲密关系中的微妙距离。

【拂过】fú guò 裙摆的触觉细节,展现克制而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1972年写于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期间。时值诗人45岁,历经战乱漂泊后进入创作成熟期。该诗收录于《白玉苦瓜》诗集,体现其"新古典主义"风格——将现代生活体验与传统意境融合。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上下两节形成"景-人"对应,空间从宏观环境聚焦到微观肢体接触。

2. 意象组合:红砖/黄昏/伞构成暖色调画面,雨声/音乐构成听觉层,多重感官交融。

3. 情感表达:通过"肩并肩""拂过"等克制描写,展现中年爱情的含蓄与深厚。

4. 语言艺术:"咽喉""界开"等词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张力,体现诗人"化欧化古"主张。

鉴赏范文

范文一:伞下的永恒片刻

诗中两把伞既是物理遮挡,更是情感疆界的隐喻。"界开薄暮"的精准动词,将黄昏具象为可切割的流体物质。这种对日常场景的陌生化处理,使普通散步升华为永恒的艺术瞬间。裙摆与膝盖的偶然触碰,恰似中国画中的留白,以微小动作传递深厚情意,体现诗人"以轻写重"的美学追求。

范文二:行走的生命沉思

红砖道作为核心意象,既是实景又是人生象征。"拾级而下"暗含生命下坡路的坦然,而"沉入黄昏"则赋予时间流逝以温柔的质感。诗人将西方现代诗的意象密度,与中国古典诗的意境营造结合,在十八行诗句中完成对中年况味的哲学观照,展现其"艺术的多妻主义者"的创作特质。

关于《散步》的考试重点

1. 文学常识:余光中台湾现代诗代表,主张"右手写诗左手为文",《乡愁》为其名篇。

2. 字词读音:拾(shè)级、薄(bó)暮、拂(fú)过。

3. 艺术手法:通感(低音乐句)、拟人(黄昏咽喉)、意象并置(伞与裙摆)。

4. 主题思想:日常生活的诗意发现,中年情感的含蓄表达。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界开:__________

(2)拾级:__________

答案:

(1)分隔划开

(2)逐级而下

解析: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特殊用法。

二、主旨理解

题目:"你的裙角不时轻轻扬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通过细微肢体接触,表现亲密关系中的克制与深情,体现中年人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

解析:细节描写往往比直抒胸臆更具艺术感染力。

三、艺术特色

题目:分析诗中"黄昏的咽喉"的修辞效果。

答案:将黄昏拟人化为吞噬生命的巨口,增强时间流逝的压迫感,与"低音乐句"形成听觉与视觉的通感联动。

解析:现代诗常用非常规搭配创造新异意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