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欧阳修《卖油翁》原文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卖油翁》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5-09-19 16:38:01

欧阳修《卖油翁》原文翻译及赏析

《卖油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则寓言小品,通过陈尧咨射箭与卖油翁酌油的故事,阐明熟能生巧的朴素哲理。本文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多层次鉴赏,帮助读者理解其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原文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无人能比,他也因此自傲。

曾在自家园圃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眼看他,许久不离开。

见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射箭吗?我的箭术不精湛吗?"

老翁说:"没什么特别,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恼怒道:"你怎敢轻视我的箭术!"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住葫芦口,慢慢用勺子舀油滴入,油从钱孔穿过而钱未湿。

随后说道:"我也没什么特别,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让他离开了。

注释

【自矜】zì jīn:自我夸耀。体现陈尧咨的骄傲心态。

【睨】nì:斜视。生动刻画卖油翁观察时的从容神态。

【微颔】wēi hàn:轻轻点头。暗示卖油翁对精湛技艺的淡然态度。

【忿然】fèn rán:愤怒的样子。表现陈尧咨被轻视后的情绪波动。

【酌油】zhuó yóu:倒油。借日常生活技艺阐释深刻哲理。

创作背景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期间(1046-1048)创作此文。当时北宋文人推崇"文以载道",欧阳修通过市井人物故事传达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反对空谈义理的学风。其《归田录》多收录此类寓理于事的笔记。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采用"故事+道理"双层结构,先叙后议,符合宋代笔记文体特征。

2. 语言艺术:对话描写占全文70%,通过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但手熟尔"重复出现,形成韵律美。

3. 思想内涵:打破"万般皆下品"的等级观念,肯定劳动技艺的价值,体现欧阳修平民化的哲学观。

4. 表现手法:用射箭(贵族技艺)与酌油(市井技能)对比,突出"术业有专攻"的平等思想。

鉴赏范文

范文一:技艺哲学的艺术表达

《卖油翁》将抽象哲理具象化的手法堪称典范。作者精选两个典型场景: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的精准,卖油翁"自钱孔入"的稳当,形成技艺层面的对等关系。文中"睨之""微颔"等细节,含蓄表现卖油翁不卑不亢的智者形象。结尾"笑而遣之"四字,既完成陈尧咨的性格转变,又留下回味空间。这种通过日常小事揭示普遍真理的写法,直接影响后世《阅微草堂笔记》等作品的创作。

范文二:宋代平民意识的文学呈现

文本折射出北宋社会观念的重要转变。卖油翁作为市井人物,其技艺价值获得与士大夫同等的尊重,这突破了传统"劳心者治人"的认知框架。欧阳修特意设计"钱孔沥油"的细节:铜钱象征世俗生活,油滴代表专业精神,二者的完美结合暗示着雅俗文化的交融。这种对劳动价值的肯定,与同时期《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市井文化形成互文,共同构成宋代市民文学的独特风景。

关于《卖油翁》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自矜(zì jīn)、睨(nì)、忿然(fèn rán)、颔(hàn)、酌(zhuó)

2. 文学常识:出自欧阳修《归田录》,属宋代笔记小品,创作于庆历新政失败后

3. 核心哲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术业有专攻

4. 艺术手法:对比手法(射箭与酌油)、细节描写(钱孔沥油)、对话推动情节

5. 意象分析:"钱孔"象征精确标准,"油滴"代表娴熟技艺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

(2)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

答案:

(1)自我夸耀

(2)缓慢地

二、主旨理解

问:卖油翁"惟手熟尔"的回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指出任何高超技艺都源于反复练习,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三、表现手法

问: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效果。

答:通过射箭(贵族技艺)与酌油(劳动技能)的对比,消解技艺的等级差异,突出"熟能生巧"的普遍性。

四、人物形象

问:卖油翁"睨之,久而不去"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答:表现其冷静观察的态度,为下文揭示哲理埋下伏笔,与陈尧咨的"忿然"形成性格反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