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5-09-05 14:00:02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中的经典篇章,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劝谏齐威王的故事,揭示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之道。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名篇的智慧与魅力。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俊美。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问妻子:“我和城北徐公谁美?”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城北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不信,又问妾:“我和徐公谁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次日,客人来访,邹忌问他同样的问题,客人回答:“徐公不如您美。”后来徐公来访,邹忌仔细端详,自愧不如;再照镜子,更觉相差甚远。晚上他反思道:“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妾说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说我美,是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劝谏齐威王:“臣自知不如徐公美,但身边人因私心、畏惧或有所求而蒙蔽了我。如今齐国疆域广阔,宫中妃嫔偏爱您,朝臣畏惧您,百姓有求于您——可见大王受蒙蔽更深!”

齐威王采纳建议,下令:“当面批评寡人过失者,受上赏;上书劝谏者,受中赏;公开议论朝政被寡人听到者,受下赏。”命令初下,进谏者门庭若市;数月后渐少;一年后,已无谏言可提。燕、赵等国闻讯,纷纷朝拜齐国。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敌国”的典故。

注释

1. **修八尺有余**:修,身高;八尺,战国时一尺约23厘米,邹忌身高约1.84米。

2. **昳丽(yì lì)**:光彩照人,形容容貌出众。

3. **孰视**:孰,通“熟”,仔细;反复观察。

4. **王之蔽甚矣**:蔽,蒙蔽;指齐王被谄媚之言遮蔽视听。

5. **面刺**:当面指责过失。

6. **战胜于朝廷**:通过修明内政使敌国臣服,强调政治智慧胜于武力。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齐国在威王统治下国力强盛,但朝中谄媚之风盛行。邹忌作为谋臣,借生活琐事讽喻君王广开言路,体现了士人“以道事君”的担当。此文收录于《战国策·齐策》,是先秦散文的典范。

作品解析

1. **结构精巧**:以“比美”小事切入,由浅入深推导治国之理,逻辑严密。

2. **语言生动**:对话描写鲜活,如妻、妾、客的回答各显其心理动机。

3. **思想深刻**:揭示人性弱点与权力异化的关系,提出“兼听”的治国智慧。

4. **艺术手法**:类比论证与层递结合,从个人推及国家,增强说服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以小见大的劝谏艺术

邹忌的劝谏堪称古典政治智慧的典范。他避开直谏的风险,从“比美”这一生活场景出发,通过妻、妾、客的三种态度,巧妙映射朝廷中“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群体心理。这种由私及公的推理方式,既保全了君王的尊严,又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文中“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权力顶端的信息孤岛效应,至今仍有警示意义。

范文二:从《邹忌讽齐王》看先秦士人精神

此文展现了战国士人“格君心之非”的勇气与谋略。邹忌不满足于“修身齐家”,更将批判意识指向最高权力。齐威王“乃下令”的果断回应,则体现了明君对士人价值的认可。文中“门庭若市”到“无可进者”的转变,印证了开放言路对政治清明的促进作用。这种君臣良性互动,正是先秦思想中“民本”理念的实践。

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昳丽(yì lì)、孰视(通“熟”)、面刺(当面批评)、蔽(蒙蔽)。

2. **文学常识**:出自《战国策·齐策》,属历史散文;邹忌为齐国谋臣,齐威王是“战国七雄”之一君主。

3. **艺术特色**:类比论证、对话体、层递结构。

4. **核心思想**:广开言路、破除蒙蔽的政治哲学。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朝服衣冠:__________

(2)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

答案:

(1)穿戴(动词)

(2)偶尔

二、主旨理解

题目:邹忌劝谏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醒齐威王警惕被谄媚之言蒙蔽,应广泛听取批评意见以清明政治。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论证作用。

答案:由个人经历推及国家治理,揭示权力越大受蒙蔽越深的普遍规律,完成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