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帐中香》金银花露原文及赏析

《帐中香》金银花露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8-29 12:30:02

《帐中香》金银花露原文及赏析

《帐中香》是宋代词人金银花露的代表作之一,以细腻笔触描绘闺中焚香的雅致场景,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等多角度解析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原文

《帐中香》

金银花露〔宋〕

瑞脑销金兽,

青烟袅碧空。

玉炉沉水暖,

罗帐暗香通。

午梦惊回处,

余薰染袖红。

可怜春欲尽,

犹自倚东风。

译文

名贵的瑞脑香在金兽炉中缓缓燃烧,

青色烟缕向碧空袅袅升腾。

玉制香炉里沉水香透着暖意,

罗纱帐中暗香幽幽流动。

午梦惊醒时,

残留的香气染红了衣袖。

可叹春天即将逝去,

仍独自倚着东风出神。

注释

瑞脑:龙脑香别名,宋代名贵香料。

金兽:铸成兽形的铜香炉,常见于闺阁。

沉水:即沉香,木质香料,入水能沉。

罗帐:丝织床帐,唐宋时期多用于女性居所。

余薰:残留的香气,暗指短暂的美好。

春欲尽:化用李煜"林花谢了春红"意象,暗含时光易逝之叹。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南宋淳熙年间,时值孝宗朝后期。词人金银花露为临安贵族女眷,其作品多反映闺阁生活。宋代香料贸易繁荣,焚香成为士大夫阶层日常雅事,女性亦常以香道寄托情思。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上阕写实描摹焚香场景,下阕转入抒情,遵循"由物及情"的经典词作结构。

2. 语言艺术:连续使用"金兽""玉炉""罗帐"等精美意象,形成视觉与嗅觉通感。

3. 情感表达:通过"惊回""染袖"等动态描写,将无形香气具象化,暗含对青春易逝的隐忧。

4. 时代特色:典型反映宋代贵族女性的生活审美,展现宋代香道文化的精致化倾向。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词以"香"为线索构建双重意境。上阕用"金兽""玉炉"等器物铺陈出富丽堂皇的闺阁场景,青烟袅空的动态描写赋予画面灵动感。下阕笔锋突转,"午梦惊回"四字打破静谧,残留的"袖红"与将尽的春光形成色彩对照。最妙在末句"犹自倚东风",以人物姿态作结,留下无限遐想空间,堪称南宋闺怨词的典范之作。

范文二

金银花露深谙"以香传情"之道。全词未直接抒情,却通过香料燃烧的过程隐喻时光流逝:瑞脑的"销"对应春光的"尽",余薰的"染"暗示记忆的留存。尤其"暗香通"三字,既写香气渗透罗帐的物理现象,又暗指愁绪的无孔不入。这种将抽象情感具象化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更显含蓄深婉,体现宋代女性词特有的美学品格。

关于《帐中香》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瑞脑(ruì nǎo)、金兽(jīn shòu)、沉水(chén shuǐ)、余薰(yú xūn)

文学常识:宋代闺阁词的代表作,反映12世纪中国香道文化

艺术手法:通感运用(视觉"青烟"与嗅觉"暗香")、意象叠加(金兽/玉炉/罗帐)

核心意境:以闺阁焚香为载体,表达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怅惘

哲理内涵:通过物质享受与精神空虚的对比,展现贵族女性的生存困境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词中的意思:

(1)销金兽:__________

(2)余薰:__________

答案:

(1)在兽形香炉中燃烧

(2)残留的香气

解析:需结合宋代焚香习俗理解,注意"销"的特殊用法。

二、主旨理解

问:"可怜春欲尽,犹自倚东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既流露对春光消逝的惋惜,又展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体现贵族女性矛盾的心理状态。

解析:注意"欲尽"与"犹自"的转折关系,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刻。

三、表现手法

问:分析"青烟袅碧空"的艺术表现力。

答:以"袅"字赋予烟气动态美,碧空为背景强化视觉对比,短短五字构成有层次的立体画面。

解析:宋词炼字典范,动词选择精准,空间构图意识强烈。

四、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李清照《醉花阴》与本词在"以香写愁"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两首都通过焚香场景抒写闺愁。李词"瑞脑消金兽"直白浓烈,本词"余薰染袖红"含蓄委婉;李词愁绪外显,本词哀而不伤。

解析:需注意两位女词人时代背景与性格差异对创作风格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