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菊内留香》TXL金银花原文及赏析

《菊内留香》TXL金银花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8-28 09:45:02

《菊内留香》TXL金银花原文及赏析

本文围绕元代文人吴澄的咏物诗《菊内留香》,通过原文呈现、白话翻译、典故解析及艺术鉴赏,揭示其托物言志的创作手法与隐逸思想。

原文

《菊内留香》

元·吴澄

冷艳幽香簇短篱,

风霜未改岁寒姿。

黄金碎剪秋光里,

白玉轻攒月影时。

译文

菊花在矮篱旁绽放冷冽的芬芳,

风霜不能摧折它傲冬的骨相。

金色花瓣如碎金铺满秋光,

白色花蕊似白玉凝聚月华。

注释

冷艳幽香:形容菊花清冷的气质与暗香。"簇"读cù,意为聚集。

岁寒姿:典出《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坚贞品格。

黄金碎剪:比喻黄色菊瓣如金箔剪裁,视觉与触觉通感。

白玉轻攒:描写白色花蕊的晶莹质感,"攒"读cuán,指聚拢状。

创作背景

吴澄晚年隐居江西,时值元朝政治动荡。此诗作于至顺二年(1331年)重阳,借菊明志,表达对前朝风骨的追慕。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两句写菊之精神,后两句状菊之形色,由虚入实。

2. 语言艺术:"碎剪""轻攒"运用工匠意象,赋予静态花卉动态美感。

3. 思想内涵:通过菊花凌霜的特性,暗喻士大夫的气节追求。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人以"黄金""白玉"的贵重材质比拟菊花,看似写物,实为写人。元朝废除科举,文人失去进身之阶,吴澄却将这种失落转化为对内在品格的坚守。诗中"风霜未改"四字,既是菊花的自然属性,更是遗民文人的精神宣言。

范文二

该诗最妙处在色彩的组合艺术。金与白的强烈对比,既符合菊花品种特征,又构成视觉上的华贵感。这种色彩选择暗合宋徽宗《宣和画谱》"黄筌富贵"的美学传统,在简淡中见出前朝文人审美趣味的延续。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吴澄为元代理学家,与许衡并称"北许南吴"。

意象分析:菊花意象包含三重内涵——隐逸、长寿、气节。

艺术手法:通感修辞("幽香"属嗅觉,"黄金"属视觉)、双关语("岁寒"既指季节又喻时局)。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簇短篱"中"簇"的含义

答案:紧密聚集

解析:此处作动词使用,表现菊花密集生长的状态。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风霜未改岁寒姿"的深层含义

答案:表面写菊花耐寒特性,实则表达在政治压力下坚守节操的决心。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诗与陶渊明《饮酒·其五》菊花意象的异同

答案:陶诗菊花体现隐逸之乐,吴诗菊花侧重气节坚守。二者都赋予菊花人格化特征,但情感基调不同。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本诗论证"传统文人的物我观"

答案示例:中国古代咏物诗往往借物抒怀,本诗通过菊花意象,展现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体现文人将自然物象作为精神载体的思维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