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后庭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宫廷乐府诗,以绮丽辞藻描绘奢靡生活,被后世视为亡国之音的典型。本文从文本细读出发,结合历史语境,揭示其艺术价值与警示意义。
原文
《玉树后庭花》
南朝·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译文
华美的楼阁对着芬芳园林,新妆美人本就倾国倾城。
倚门凝望娇羞不前,掀开帷帐含笑相迎。
妖娆面容如带露鲜花,玉树光彩照亮后庭。
花开终究难以长久,满地落红终归寂静。
注释
【丽宇芳林】"丽宇"指华丽宫殿,"芳林"暗指后宫嫔妃。二字平仄相谐,奠定绮靡基调。
【妖姬脸似花含露】"妖姬(yāo jī)"含贬义,暗示美色误国。比喻中"含露"强化娇艳感,与下句"流光"形成感官联动。
【玉树】典故出自《汉书》"玉树青葱"句,此处双关庭中珍木与俊美男女。
【花开花落】末联突转,以自然规律暗喻王朝兴衰,体现乐府诗"曲终奏雅"传统。
创作背景
陈后主在位时大兴土木建临春阁,与嫔妃文臣日夜宴饮。此诗作于祯明二年(588年),距隋军破建康仅一年。据《南史》载,陈叔宝常令宫女习此曲伴舞,隋将韩擒虎攻入宫门时,乐声仍未断绝。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六句铺陈声色,后两句急转议论,符合"劝百讽一"的汉赋传统。
2. 语言艺术:连用"映户""出帷""含态""流光"等动态描写,画面感极强。
3. 思想内涵:表面写宫廷享乐,深层揭示统治者醉生梦死必然招致败亡的历史规律。
4. 历史影响:唐代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李商隐"小怜玉体横陈夜"皆化用此诗意象。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诗最震撼处在于末联的突然清醒。当"玉树流光"的华美达到极致时,"不长久"三字如冷水浇背。陈叔宝作为创作者与当事人,在纵情声色的同时竟预见到结局,这种矛盾恰是悲剧所在。诗中"花"的意象贯穿首尾,从"艳质"到"落红",完成从生物学到历史学的隐喻转换。
范文二
六朝宫体诗往往陷于辞藻堆砌,此诗却因历史语境获得特殊张力。隋文帝开皇八年(588年)下诏伐陈,列举陈后主"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等二十罪,而此刻建康宫中仍在演唱《玉树后庭花》。诗中"笑相迎"的描写愈是生动,愈反衬出统治集团对危机的集体无意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在此形成互文。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宫体诗代表、乐府旧题新用、六朝靡丽诗风
2. 关键字词:妖姬(yāo jī)、凝娇(níng jiāo)、缘(yuán)
3. 艺术手法:感官描写递进(视觉-动态-光影)、典故双关(玉树)、对比结构
4. 核心意象:后庭花(象征短暂繁华)、落红(暗示王朝覆灭)
5. 诗史地位:中国文学史"亡国之音"典型个案,与李煜词形成跨时代呼应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新妆:__________
(2)流光:__________
答案:
(1)刚梳洗好的妆容
(2)闪烁的光彩
二、主旨理解
题目:"花开花落不长久"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答案:揭示繁华易逝的客观规律,隐含对奢靡生活的反思。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玉树后庭花》与白居易《长恨歌》在描写宫廷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案:同:都采用铺陈手法展现宫廷奢华。异:陈诗冷静揭示后果,白诗侧重爱情悲剧。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花开花落不长久"写议论文段落。
答案示例:历史的吊诡在于,陈后主在醉生梦死中写下的警句,恰成其王朝的谶语。这种创作者与统治者的身份分裂提醒我们,认识规律与遵循规律之间存在巨大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