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济南的冬天》原文及深度解析
引导语: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以细腻笔触描绘济南冬日风貌,展现北方城市独特的温情与诗意。读者可通过原文、译文及解析,感受老舍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观察。
原文
《济南的冬天》
作者: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译文
像我这样在北平住久了的人,若冬天不刮风,简直觉得不可思议;济南的冬天却静默无风。
像我这样刚从伦敦归来的人,若冬天能见到阳光,简直难以置信;济南的冬日却明朗如洗。
热带地区日光永远炽烈,晴朗的天气反而令人畏惧。
但在北中国的寒冬,济南竟能保持温暖晴朗,实属难得。
注释
“响晴”:读音xiǎng qíng,形容天气极其晴朗,无一丝云翳。
“温晴”:老舍自创词,既指温度适宜,又暗含情感上的温柔。
艺术表现:通过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日的独特,语言平实却充满张力。
创作背景
1930年代,老舍任教于齐鲁大学,旅居济南四年。此文写于1931年,正值中国社会动荡时期,作者借济南冬景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品解析
1. 结构:以对比开篇,层层递进,结尾点明“宝地”主旨。
2. 语言:口语化表达中蕴含诗意,如“没有风声”“响晴”等词精准传神。
3. 思想:通过对自然气候的描写,暗喻对平和生活的珍视。
鉴赏范文
范文一:温情笔下的城市灵魂
老舍将济南的冬天人格化,称其为“宝地”,实则是以地理气候写人文情怀。文中“没有风声”并非单纯描述天气,更隐喻济南远离时代喧嚣的特质。这种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写法,体现了作者对城市精神的深刻理解。
范文二:对比艺术中的地域书写
北平的风、伦敦的雾、热带的烈日,三重对比构成文本骨架。老舍通过异域经验反衬济南之独特,这种“他者视角”使描写更具说服力。尤其“温晴”一词的创造,既写气候特征,又暗含情感温度,堪称炼字典范。
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响晴(xiǎng qíng)、着落(zhuó luò)。
文学常识: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意象分析:“日光”象征希望,“宝地”体现地域自豪感。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响晴:__________
(2)温晴:__________
答案:
(1)天气极为晴朗
(2)温暖而晴朗(含情感色彩)
二、主旨理解
题目:文中“宝地”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既赞美济南冬日的舒适气候,又暗含对平静生活的珍视,反映乱世中对精神栖息地的向往。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的艺术效果。
答案:以否定句式强调济南的宁静,与北平形成反差;“风声”既写自然现象,又隐喻时代动荡,一语双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