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晚晴》的原文和鉴赏
李商隐的《晚晴》描绘雨后初晴的夏日景象,诗中融入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细腻感悟,展现了晚唐诗歌特有的含蓄深婉之美。
原文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
幽居在高处俯瞰夹城,春天已过夏日尚显清凉。
上天怜惜幽暗处的小草,人间更珍重雨后的晚晴。
登高远望视野愈加开阔,夕阳余晖透过小窗洒落。
南方的鸟儿巢穴晾干后,归飞时身姿愈发轻盈。
注释
夹城:唐代长安城两侧的复道,此处代指城市。
怜幽草(lián yōu cǎo):"怜"为怜爱,"幽草"象征卑微却坚韧的生命。
重晚晴:既指珍视晴好天气,亦暗喻对人生暮年光景的珍重。
越鸟:南方鸟类,典出《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暗含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中元年(847年)夏,李商隐随桂管观察使郑亚赴桂林任职期间。诗人摆脱牛李党争漩涡,暂得安宁,诗中"晚晴"既写实景,亦隐喻正织阴霾后的短暂明朗。
作品解析
1. 结构精巧:前四句写俯观之景,后四句转为仰视与细节描写,形成空间张力。
2. 意象双重性:"幽草""越鸟"既是自然物象,又承载诗人身世之感。
3. 语言锤炼:"微注"二字精准捕捉夕阳斜照的微弱光影,体现炼字功力。
4. 情感表达:表面写景,实则通过"怜""重"等动词流露对生命转机的珍视。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晚晴》最动人处在于将物理现象升华为生命哲思。"天意怜幽草"以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温情,与"人间重晚晴"形成天人感应的诗意关联。诗人选取"夹城""高阁"等有限空间意象,却通过"迥""明"等字拓展出无限精神疆域。尾联越鸟归飞的轻盈姿态,恰是诗人暂脱正织重压后的心灵写照。
范文二
李商隐在此诗中展现了对瞬间之美的超凡捕捉力。全诗以"晴"为眼,前六句层层铺垫光影变化,至"微注小窗明"达到视觉高潮。这种对细微光感的痴迷,令人联想到印象派对光的研究。而"重晚晴"的"重"字,既含珍重之意,又暗含时光易逝的紧迫感,使短暂的晴空获得永恒的诗意价值。
关于《晚晴》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李商隐为晚唐代表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其诗风婉约朦胧。
关键字词:夹城(jiā chéng)、幽草(yōu cǎo)、迥(jiǒng)、越鸟(yuè niǎo)。
艺术手法:托物言志、虚实相生、炼字(如"注"字的动态感)。
意象体系:晚晴-人生境遇、幽草-卑微者、越鸟-羁旅之思。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俯夹城:__________
(2)迥:__________
答案:
(1)俯视着夹城
(2)高远
二、主旨理解
问:"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既表达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又展现对人生转机的珍视,暗含诗人历经正织挫折后的欣慰之情。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微注小窗明"的艺术表现力。
答:通过"注"字将阳光拟作流水,突出光线的流动感;"微"与"明"形成光影对比,展现诗人对细微之美的敏锐把握。
四、比较鉴赏
题目:《晚晴》与杜甫《春望》在借景抒情方式上有何异同?
答:同:均通过自然景象寄托身世之感。异:杜诗直抒胸臆,意象壮阔;李诗含蓄委婉,善用微小意象折射复杂心绪。
